8年的高校探索,12年的基础教育磨练,20年来李焕武一直在教学一线。他循着“度”的节律,使“教书育人、教育研究”等工作不断迈向专业化。 政治站位讲高度,教书育人有温度 作为党员教师,也就意味着身份和原则立场,意味着政治站位。李焕武遵纪守法,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做“四有”好教师,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站位。作为党员教师,首要政治站位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这也是他的追求。 2016年6月13日下午,他正在小菜馆招呼亲友吃饭时,突然接到学生ZYC病危的电话(用字母代替名字意在保护学生隐私),李焕武老师立即向亲友借了一张银行卡,打车直奔医院——签收病危通知书——补交手术费……第二天早上,ZYC同学终于转危为安。他只是ZYC同学的班主任,却做了家属的事。他不是挑衅医院规矩,而是他知道ZYC同学的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姐姐在外地打工……所以他必须行动。当然,对他来说,这不是个案。 教育研究讲深度,专业积淀有厚度 “教师即研究者”,一个有内涵的高校教师更离不开高水平的研究积淀,这是现代教育界的共识。李焕武正走在“教师即研究者”的大路上,他深知面对工作中遭遇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除了从学习与研究处寻求解决的策略外,没有借口可以推诿,没有一通百通的药方。 近三年,他主持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4项,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评能力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有机教学研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专业认证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评价方法论研究”。其中前两项已经结题。近三年,他参加校级以上项目8项,其中“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特岗计划’实施现状及政策优化研究”获贵州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近三年,他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1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篇)。文章都写在教育教学的大地上,10篇文章直接与教学改革相关,包括《基于过程哲学的教学生成机制探索》《教学视窗的节律与创造力》《论教学视窗的构成与生成》《从有效教学到有机教学》《有机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范式》《基于布鲁纳叙事观的讲授叙事化》《从循序渐进到循序而进》等等。 正因为他在教育研究中的砥砺前行,其努力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成为多所中小学的课题研究顾问。2017年5月,他被选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社科联第一届常务委员”;同年7月,被评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术骨干”;同年12月,被聘任为“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题式研修毕节市项目专家”。 方法策略讲尺度,课堂教学有效度 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课堂教学依然是主阵地。李焕武积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学业导师。2017—2018学年总计完成1826个工作当量,超出任务1426个工作当量。当然,他并未因工作任务重而放弃课堂教学质量的坚守,而是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探索破解教学低效或无效的方法与策略。 结果导向,联系实际,重塑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中常常结合学生考证等需求,从问题入手,从实践切入,让学生遭遇实践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15中文本有学生泡在图书馆读杜威,16英语本科1班有学生开展《学记》读书讨论会。近3年,学生评教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同行评价也在90以上。 能力为重,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抓住重点,梳理杂多信息,纲举目张。例如,引导学生用“7个W”统领《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即:教育是什么?教育有什么用?教育为什么?教育为了谁?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通过结构建构等方法,不断探索有效教学之道,不断探索从知识到智慧的生成之道。 贯彻执行讲态度,事务推进有力度 除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业指导外,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和平台建设等工作。2017年1月,连续加班3周,协助学院成功申报“省级一流项目”2项,立项建设经费210万元;2018年4至6月,根据国家标准,利用周末时间协助院长完成师范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另外,全程参与《教育学》等重点学科的建设进程。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是复杂的,也是极为艰难的。进入新时代,所有老师都需要与时俱进,用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解决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老问题和新问题。李焕武已经迈开教育教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大步。 (责编/夏鲲 供稿/党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