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邹德春教授到我院作题为“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学术讲座
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邹德春教授于2023年4月6日15:30分在特教大楼师范讲堂为化学工程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化工学院院长李黔柱主持。

(报告会现场一)
邹德春教授首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说起,逐渐拓展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新型光电材料的战略意义,从而提出自己对整个国家光电材料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愿景。只言片语中,无时不刻不透露着对个人、家庭、社会直至国家发展的担当和贡献,为在场的师生着实上了一堂内容丰富、意义非凡的人生课。邹德春教授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业是着实让在场师生震撼不已。

(报告会现场二)
报告会结束后,邹德春教授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场同学表示,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名牌大学的教授并与之深刻交流,足以对将来自己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邹德春教授简介:
邹德春,男,邹德春,1963年1月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有源显示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光电中心副主任。
邹德春教授1983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日本群马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1992年三菱油化(现三菱化学)筑波综合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92年~1993年同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1995年东京农工大学客座研究员;1995年~1996年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研究员;1996年~1997年株式会社TESAC主席研究员;1997年~1998年科学技术振新事业团研究员;1998年~2001年九州大学副教授;2001年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导;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受聘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邹德春教授,于2001年被北京大学作为发展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物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引进回国。他先后开发了以前认为不可能的耐高温高分子压电材料、血液及唾液电化学分析用高敏感性电极。提出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物理老化模型,新型高效光源体、新原理彩色发光、双稳态发光、柔性纤维可编织光伏电池等相关新型光电器件结构。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E. E. S.,Adv. Mater、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J. Am. Chem. Soc.、Chem. comm.,J. M.C.,Appl. Phys. Lett.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十多项,合作出版中、日、英著作6部,日文译著1部。前后多次应邀在相关领域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在薄膜光电器件,尤其是柔性化、大面积化有机电致发光及光伏电池方面有系统的研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