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国家民委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一行到我校调研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国家民委古籍整理研究室相关业务干部和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黄荣及省民宗委协调处、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昌禄出席会议。

陈昌禄致辞
杨硕一行先后参观了我校正在筹建中的彝族文化博物馆,对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建成“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和搜集整理彝文古籍等工作十分赞赏。在参观学校收藏的182件彝文古籍和近年来的彝学研究成果时,杨硕一边翻阅古籍,一边向参与调研的彝文古籍专家咨询是否记载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古籍,交流对这些古籍的源流及功能作用感想,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丰硕的彝学研究成果。

杨硕讲话
随后召开由贵州省民宗委黄荣主持的座谈会。陈昌禄对杨硕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将民族文化与大学文化融合建设,打造“五区”“五地”的做法。陈昌禄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加快推进彝族文化博物馆建设,利用数字化保护好民族古籍,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民族文化的研究,强化各项保障和支持。

座谈会现场
杨硕在讲话中介绍本次调研的目的,传递了国家最新的民族工作政策导向,分享古籍整理研究的具体工作方法,与大家一起商议将目前的古籍整理成绩总结盘点好,把工作做细,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资源,上下一心,标出古籍记载有共同体内容的原句,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话语讲好古籍里的中国故事。杨硕仍希望加大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支持青年古籍整理人才外出学习交流。要进一步盘点好官方收藏的古籍数量,对蕴含“三交”元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古籍给予项目资助出版、展出,将现有的古籍资源盘活,提质升级,出更多成绩。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中心分别汇报了民族古籍翻译整理工作推进情况及请求支持的事项,与会的相关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人员交流
与会人员就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进行了热情洋溢地交流。黄荣总结讲话,感谢杨硕一行对贵州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关心指导,希望大家资源共享,按照国家和省对古籍整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中再创佳绩。
毕节市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沈允及办公室有关人员,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中心、毕节市民族研究所有关人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研究员及彝学研究院全体研究人员参与调研。

阅览彝文古籍

参观彝族文化博物馆(筹建中)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供稿|彝学研究院
图片|唐晓慧
编辑|唐晓慧
初审|谭青青
复审|王炯
终审|朱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