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顺利通过。继8月7日召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专家论证会后,8月11日下午,人文学院又于秀A三楼会议室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到来自毕节一中、毕节实验高中、毕节市教科所、毕节民中、七星关第三实验学校等单位的8位专家参与论证,我校教务处处长陈昌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周治勇书记致欢迎词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治勇首先致辞,对前来参加论证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中的相关情况。
人文学院院长李德虎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通过前期深入毕节市和各县区学校走访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获得了大量有用的、宝贵的数据。期间经过反复研讨、多次修改,目前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五次修订稿。
李德虎院长为专家们介绍认证工作相关情况
针对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务处处长陈昌禄从工科的视角,对“优秀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强调要使培养目标量化、具体化,完善相关支撑匹配材料。
论证专家龙泽惠、吴长贤、吴朋肖、赵静、赵朝彩、杨文黔从自身成长经历、教学经验、科研历程等出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探讨和论证。他们指出,人文学院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新拟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架构了科学系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衔接。在肯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专家们重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综合班级管理、教师岗前培训、语文课程标准体系等方面也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毕节市教科所办公室主任杨文黔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与时俱进”、“与新课标统一”,要培养随时可以转身的复合型人才,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弹性。我院优秀毕业生、七星关第三实验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吴朋肖则指出,专业应该特别注重引导实习生走向教学课堂,要注重岗前培训,增强学生教学能力。专家们一致认为,人才培养既要强素质、也要重应用,因此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实习实践、求职培训等方面的比重。论证会上专家们的全面、精准、专业的“把脉会诊”,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后续修订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家代表龙泽惠发言
李德虎院长表示我院将会结合实际,认真、科学、合理地综合专家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周治勇书记对本次论证会做了总结,对专家们提出的中肯建议表示诚挚的感谢,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助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经过两场校内、校外专家论证会,学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定位。会后,学院将按照论证会形成的修改意见,尽快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既能体现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要求、引领专业建设,又能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