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我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总结暨表彰会在特教楼B栋207教室举行。党总支副书记唐纲出席会议,团总支书记赵曼老师、博士李树杨老师、团学工作负责人王堇老师及50余名同学共同参会。会议通过实践风采展示、经历分享、表彰先进等环节,全面总结实践育人成效。会议由王堇主持。

会议现场

唐纲副书记讲话

李树杨老师分享实践育人经验
24人力本班李蓉蓉同学讲述了在基层服务的特殊经历:从系统整理村民医保资料到逐户走访医保政策,从协调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到参与村庄安全巡查,她以“钉钉子”精神克服了材料繁杂与沟通障碍的双重挑战。在老乡自来水问题解决的那一刻,她理解到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含义。她呼吁更多同学加入返乡实践队伍,用自己的行动和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李蓉蓉同学分享实践体会
24财务本2班欧阳鸿丽同学分享了“多角色”实践体验:作为普法宣传员走街串户讲解法律常识,化身春运暖冬志愿者服务返乡老乡,担任乡村卫生治理小卫士。社会实践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基层治理的难点,也映射出大学生青年成长的无限可能,她这样总结道。

欧阳鸿丽分享实践体会
24人力本班邹玉萍同学以“三个转变”概括实践收获:在整理村级档案中实现“信息碎片”到“系统数据”的转变,在慰问特殊群体、退伍军人和关爱留守儿童时完成“单向关怀”到“双向治愈”的转变,在组织村晚过程中达成“活动执行”到“文化赋能”的转变。社会实践结束后,自己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邹玉萍分享实践体会
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24财务王艺静、24人力陈富燚等同学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心得,并对学院今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有的同学讲述了与孩子们建立深厚感情的故事;有的同学分享了参与社区服务时,为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而付出努力的经历。

王艺静同学交流发言

陈富燚交流发言
李树杨老师从“知行关系”角度解读这次同学们返家乡社会实践的价值,指出同学们通过资料整理和政策宣讲加深了政策理解维度,在关爱和参与慰问特殊群体和留守儿童服务中中培育了共情能力,在参与乡村安全、卫生和春运中强化了责任和担当,都获得了收获,这些都将让同学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唐纲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向18名优秀实践者表示祝贺。他指出,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实现了“认知拓展、能力淬炼、价值塑造”三重育人成效:同学们通过沉浸式调实践深化省情乡情理解,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效能;在社会大课堂中系统提升了人际协调、活动组织、群众沟通和应急处突等实务能力;更在基层服务中培育了扎根乡土、反哺桑梓的价值自觉。这些收获与学校“四心四能”育人体系形成深层共振。他寄语同学们,要勤于纵向深化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协同力的专业深度,横向拓展感恩、包容、善解、担当的品质广度。他特别勉励同学们将“乡土情怀”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实践中锻造“解决问题”的硬本领和“服务社会”的软实力,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表彰环节中,唐纲副书记、赵曼书记、李树杨博士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

表彰现场

师生合影留念

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曹兴、杨妺
图片|向洪芩
编辑|李信绘
初审|赵曼
复审|唐纲
终审|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