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习近平教你五种思维方式

发布日期:2019-03-14 17:19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 2016-10-11 10:36:14  |  来源: 党建网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学习这些讲话,有助于我们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拥有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建网微平台为您梳理总书记讲话中这些精彩观点。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习近平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战略观点,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全局观、整体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系统的战略规划、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的战略任务和具体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战略思维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善于从全局视角谋划问题。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时,首次完整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彰显出“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的政治智慧。他多次强调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有战略思维,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二是善于从长远眼光思考问题。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愿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愿景,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善于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这些论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把握问题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出“智者见于未萌”。

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观启迪我们:要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现实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谨防“见事迟”,克服急功近利、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等问题,避免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和一叶障目的片面性,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1    2     3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

邮编:551700

电话:0857-8330742

Copyright ©2024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