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理学院2018级新生军训生活
军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894年,在甲午海战上,一度被认为实力雄厚的北洋军被当时的日军击溃,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忍受了巨大的屈辱。国人痛定思痛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之一:“重文轻武”。这样教育方式使得国民特别是青年缺失了基本的军事动员能力。当时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在《军国民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应该通过学校教育训练学生的行军、射靶、击剑、野外演戏等能力,来增强国民的军事动员能力。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校园中,除了朗朗的读书声,也有了“一二一”的口令声。
又是一年军训时节。在这丹桂飘香的时节,贵工程迎来了3500多名学子。为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军事动员能力,贵工程对入校的新生组织了军训。一群群学子穿上漂亮的迷彩服,在明德广场和田径场上,在教官的指导下开始了进校的第一课——军训。此次军训编为1个团,4个营,32个连。理学院编队于4营4连和4营5连。4营4连由18级数学1班和18级数学2班组成。4营5连由18级物理班、18级电子信息1班、18级电子2班组成。理学院的两个连在田径场上开展训练,他们的训练给田径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从军训开始后,贵工程的校园里响彻着铿锵有力的“一二一”口令声。
理学院的两个连自此开始了为期14天的军训生活。他们开始练习立正、敬礼、跨列、齐步、正步、拉练等科目。教官对每一个科目都要求很严格,要求学生们做到位。例如,为了达到动作的标准,在进行正步练习时,教官让同学们将踏出去的腿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并且嘴里数着数字20、19……1。为了养成的纪律意识,教官要求同学们做到有啥事都需打报告。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刮风下雨,同学们都坚持训练。头顶烈日时,他们在田径场昂首挺胸,影子倒影在绿绿的田径场上,似乎影子也在陪伴他们训练;刮风下雨时,他们身披雨衣,雨衣在风中发出瑟瑟的响声,仿佛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休息之余,他们唱起了《我真的很不错》、《团结就是力量》、《强军战歌》等歌曲,嘹亮的歌声环绕在贵工程的上空,给正在军训的他们增添了不少乐趣。理学院的老师时不时前去看望受训的同学们。学院熊斌、曾莉、李佐、孙歆、王洪标等老师前去了解学生的军训情况,看看同学们的身体状况如何,看看是否遵守训练纪律。
通过军训,同学们收获颇多。余翠同学谈到,“通过军训,它教会了我什么是坚强的意志,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培养了我们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它让我们稚嫩的心灵变得充盈成熟,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去对待困难,让我们走出父母精心编织的暖巢,勇敢的站出来同风雨挑战”。陈诺同学谈到,“军训的意义就在于体验军人们的辛苦,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集体意识的有志青年,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战胜自己,克服恐惧,我们无往不至”。杨鸿同学谈到,“我相信,军训后的我们将是很棒的,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一定能克服,因为我始终相信,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黄义同学谈到,“历经这十四天的苦旅,必能助你走一生坦途”。支行同学谈到,“军训能磨练意志,锻炼体魄,能让同学们为接下来的四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军训,锤炼了同学们的坚强意志,为增强国家军事动员能力做了一定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到,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今天,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通过军训,让同学们树立爱国意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为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贡献了一点力量。
军训,它豁达的给予了同学们磨炼意志、锻炼体魄的机会,它的给予会在多年后生活的课堂上因同学们而响起的掌声中被忆起。而同学们可能会记不清这是一次怎样的给予——也许是跌倒时倏地与视线平行的一束矮小但骄傲的野花;也许是遇到挫折时那些坚持的回忆;也许是失意时它注入的年轻的元素。
军训是雕刻品格的利刃,是砥砺人生的青石。迎接军训给同学们的磨难,便拥有了坚强无畏的品格;战胜军训给同学们的磨难人生便会迸发出灿烂的光芒,愿军训在同学们心中都留下挥之不去的光影,让他们寻着军训给他们的方向,面向未来,初心不改!




(责编/王兴 撰稿/王洪标 摄影/王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