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荣,男,彝族,1942年3月23日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离任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
文朝荣同志是我市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1988年,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只有5%,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3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思路,带领群众奋战3个冬天,使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文朝荣带领干部群众用良种良法解决吃饭问题,苦干实干求生存、谋发展。海雀村从试验区建立之初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460元,贫困人口从730人降到250人,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0.4%,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3‰降为2‰。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市、县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8月,文朝荣同志被中共毕节地委评选为毕节试验区百名模范;2012年7月,被中共毕节市委评为“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文朝荣同志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带领海雀人民苦干求生存、巧干谋发展,一生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爱党爱民,建设生态海雀、人文海雀、幸福海雀,为实现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树好了“形”,立好了“镜”,为有效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立了标杆,作了榜样。
为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牢记宗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在同步小康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市委决定追授文朝荣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要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甘落后、不怕困难;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学习他愚公移山的顽强意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学习他改变面貌的执著追求,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学习他造福子孙的为民情怀,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用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要把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要以文朝荣同志为一面“镜子”,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查找不足,弘扬优良作风,以典型促示范、以典型促活动,推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开展。
中共毕节市委
2014年5月6日
责任编辑: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