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8 12:10:11)
转载▼
【口播】: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剧目在毕节大剧院上演,毕节市乌蒙文化节·第二届文化艺术系列精品剧目大赛已经进入了第八场。昨晚,由七星关区精心打造的大型方言话剧《草原艺术社》登上舞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草原艺术社》给我们讲述的红色历史文化。
据了解,话剧《草原艺术社》是由毕节著名的剧作家张维柱一手打造。全剧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背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革命时期发生在毕节城区大横街“陕西会馆”里的红色故事。
【同期声】剧作家 张维柱(00:52)
这个故事讲诉的就是1934年2月到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毕节成立草原艺术社来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故事。我在故事当中设置秦学艺这么一个人物和虚实结合和真实历史的一个人物结合在一起,让秦学艺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影响了他的父母,一家人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最后他参加红军,跟红军走了,然后他的母亲照顾红军伤员,他的父亲为了保护红军伤员跳崖同归于尽壮烈的牺牲了,就用这么一个事情来说明革命文化的重要性。
话剧的编剧兼导演张维柱告诉记者,这出大型方言话剧《草原艺术社》从创作到演出总共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们大都来自于文体广电局的干部职工以及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学生,最老的有68岁,最小的只有5岁,全部都是业余演员。为了演好这一出讴歌毕节革命历史·传承乌蒙红色文化的大型方言话剧,演员们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同期声】剧作家 张维柱(03:37):
七星关区没有专业的剧团,也没有文工队也没有歌舞团,我们这个剧目全是业余演员,一共有61个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因为草原艺术社就是一个青年的团队,我们的排练很艰苦,由于七星关没有一个剧场,毕节大剧院也还没有装饰出来,我们就在陕西会馆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地排练 ,每天都在湿地上排练,毛雨的时候不停,出大太阳的时候也不停,我们的演员又要上班又要排练,我们就用晚上排练,星期六星期天全部灌满,所以比较辛苦。
今年17岁的李卓芳是剧中秦学艺的扮演者,她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反串,所以起初对剧中角色拿捏的还不是很到位,为了演好秦学艺这个角色,她每天都在不停的练习。
【同期声】演员 李卓芳(08:46)
在剧中我饰演的是一个小男孩,名字叫做秦学艺,他是一个有上进心比较积极,红色革命精神的一个小男孩......因为我是一个女孩,里面演一个小男孩的角色,有可能就对那些小男孩不太了解,动作表情也不能到位,是我们的老师导演指导我,回去以后就对着镜子反复的演给爸爸妈妈看,对这个角色也深一步的了解认识,才希望自己演得更好,把这个角色在舞台上给毕节的所有老百姓呈现出来。
红色剧目中反派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来自于七星关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业余演员陈章智就在话剧《草原艺术社》塑造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反派角色形象。
【同期声】演员 陈章智(黑衣男05:35)
我在里面饰演草原艺术社里面国民党当时保安队的一个队长,在里面是一个反面人物,主要是查封她们草原艺术社抓人这些比较心狠手辣的一些事情。(记者:为了演好这个反面角色你是怎么做的?)主要是在我们几个导演的精心策划安排,因为我们是从来没有上过舞台,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怎样的演出,主要在这几个剧组导演的精心安排下,从零开始学习,从开始学台词比动作,基本上能完成上台演出的任务。
随着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演员和观众们都期待着这起红色文化盛宴的开席。
【同期声】记者出镜:(第二遍15:48)
观众朋友,今天是毕节市乌蒙文花节第二届文化艺术系列精品剧目大赛的第八天,今晚毕节大剧院将上演七星关区精心打造的大型方言话剧《草原艺术社》,现在距开演还有二十分钟的时间,那我们先去采访一下演员跟观众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同期声】演员
记者:(10:40)现在就要开演了,心情怎样?
演员(蓝华衣女)非常激动,我们毕节有这样一个大剧院这是我们毕节人向往的,能在这个剧场里面演出,所以比较激动。…我们这剧是一个红(色革命)剧,想给观众一定的教育,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演员(天蓝衣11:20):心情非常激动......(12:24)希望我们今天演出成功,能够把里面演的红色文化传递给七星关区所有的人民群众观众朋友,然后希望大家记得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期声】观众
记者:话剧马上开始了,现在心情怎么样呢?
观众 (黑色衣服短发女 13:36)很激动,因为我们看了几场比赛,今天是我们七星关区自己的比赛,所以的话我们想看一下我们七星关区和其他县相比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我们也希望我们七星关区比其他地方演得更好。
观众(黑色衣服扎发女14:03)应该说非常的期待,我是一名教师,应该说我们毕节这几年的变化是让人十分的心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我们红色经典文化的宣传我们也是十分的期待,今天在来之前听说是反映林青同志带领草原艺术社的地下党怎么开展活动的状况,这是再现革命老区的前辈的革命历程,所以我们的心情是十分激动,我们也确实充满了期待,希望我们演员能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再现我们眼前。
晚上8点,由七星关区精心打造的讴歌毕节革命历史·传承乌蒙红色文化——大型方言话剧《草原艺术社》在观众们的期待中正式上演。话剧以退休干部章兴文要用自己的房舍成立一个剧社的想法遭到儿女们的反对后,带着全家来到毕节城区大横街的“陕西文化馆”给大家讲述红色故事为主线,引出历史故事的发展。该剧不仅采用了现实与历史的虚实结合演绎的手法,还大量使用了林青等革命者的原创作品《草原青年之歌》以及毕节人所熟知的山歌、快板等表演形式,再现了毕节五千优秀儿女参加红军的辉煌篇章,从而彰显了革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同期声】剧作家 张维柱
与今天的现实结合,主要是想在今天毕节的这块红色土地上让人们记住这一个红色的故事。从而在红色的土地上实现绿色梦,也就是我们的生态梦,是我们试验区三大主题的生态梦,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故事讲述,大型方言话剧《草原艺术社》在退休干部章兴文的儿女们的感慨和大彻大悟中落下帷幕。虽然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是故事所传达的思想却让现场的观众感悟很深。
【同期声】观众
记者:看了这个话剧,感受怎么样?
观众 (28:28)感受很激动,因为我们毕节是红色老区,特别是年轻一代,一定更要记得革命先烈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是最喜欢红色革命,永远都不会忘记共产党,永远都不会忘记为了解放,流血牺牲的战士,所以看了这个剧我很激动,有时候我都差点热烈盈眶,确实演员演得好,题材也好。
观众(皮衣女29:28)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一代,我们每天都玩着手机想着安乐的日子,而且独生子女偏多,从小都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现在可能看这个剧和年龄上有些代沟,但今天这个剧目给我很多震撼,有很多地方让我感触到心灵,真的让我有一个新的认识。
后挂: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观众可能会忘记这部叫做《草原艺术社》的话剧,但是这部话剧传承给我们的红色革命文化却是让人无法忘记的,这才是话剧本身的意义所在。毕节大剧院精彩不断,欢迎您继续关注毕节市乌蒙文化节·第二届文化艺术系列精品剧目大赛第九场由赫章县带来的乌蒙脊梁·党员楷模——情景话剧《文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