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下午4点,本部门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全体同学在绣山B栋教学楼406教室聆听蔡雯雯老师题为“以开放的视角看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报告。

蔡雯雯老师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传统定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总结。
我们往往对哲学下定义,但是往往不能让人信服。并引用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和牟宗三先生的“凡是人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便是哲学”来对哲学的定义进行解释。
二、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一种宗教。
三、中国哲学的精神——出世和入世
有一种哲学认为,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入世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四、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
五、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而商业则被看为是立国之末端。家族制度——中国的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即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反者道之动”——儒道两家共同的一种理论思想,即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另一端移动。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儒学的保守性、等级观念、绝对化和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西人性观的差异--西方的原罪说和儒家的性善论。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中国哲学及与其相关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