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习声回响 | 学院事务 | 网上三馆 | 教学科研 | 党团工作 | 学生工作 | 重点学科 | 在线测试 | 下载中心 
您好,欢迎您访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
站内搜索:
党史学习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暨毕节市地方党史、国史专题学习座谈会
2023-06-13 06:36  

根据《中共毕节市委教育工委 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教育系统“毕节历史文化活动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毕教党工〔202318号)文件要求,按照学校相关工作安排,6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毕节市地方党史、国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座谈交流会,邀请了校党委副书记汤宇华教授和副校长杨友昌教授等莅临现场指导,马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汤宇华副书记提出教师要有情怀,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连。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围绕“五度”(高度、维度、深度、温度、力度)加强教育改革,人人争做大先生。促使“老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学了什么”转变,不当改革的旁观者,不当发展的绊脚石,不当团队的局外人,不当课堂的教书匠,不做学生的陌生人。与此同时,充分运用好实践教学,老师带头、鼓励学生多次走进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了解毕节地方党史,自觉学习国史,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座谈会现场一

杨友昌副校长则从深入挖掘毕节历史、总结毕节故事和讲好毕节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以及争做“四有”好老师三个方面勉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将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交融的自信,做到既熟悉课本又融汇贯通最终跳出课本看课本,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用实际行动发出毕节声音,不负毕节人民。

 

▲座谈会现场二

校宣传部夏鲲部长围绕马院姓马、马院职责等方面解读了马院建设对教师的要求和带来的机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主渠道,强调思政课程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要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思政课教师应当将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切实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发掘、传承红色文化研究上下功夫。推动学生从相信到懂得,从懂得到能说,从能说到实干。

 

▲座谈会现场三

座谈会还邀请了校团委书记高翩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彭雪莲作主题发言。

高翩翩书记围绕党史和国史对青少年成长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贵工程共青团在通过地方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启智创新”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彭雪莲副教授从“为应用型高校学子打造思政创新课堂”入手,探讨如何在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如何使大学生特别是工科生树立大历史观的同时,把个人努力、时代的风向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从而成为各行各业的“工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漆国江教授认为,目前思政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更多的是挑战。个别教师不但是改革的旁观者,还是发展的绊脚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入理解和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超前学习,要加强集体备课,要看得宽、想得多、领会得深,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自觉将毕节历史融入课堂教学,用关心和关爱引导学生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筑梦者。

 

▲座谈会现场三

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下,与会师生参与了讨论与分享。老师结合自己所担任的课程简述了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响。学生代表认为地方红色文化刷新了他们对思政课的认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本次座谈会旨在引导党员干部和思政课教师了解毕节历史,从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带动学生一起,增强做毕节人的自信,努力为促进毕节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

终审/漆国江  复审/李静  初审/卢敏  图文/徐海闻


关闭窗口

 
    热点链接
    友情链接
   国家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习强国
版权所有: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    电话:0857-8331315     Email:jjglx01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