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12月17日上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身修讲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主办,人文学院、艺术学院、乌蒙书画院等多单位联合承办,主题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毕节文化美好未来”。

图1 揭牌仪式现场
此次论坛主要有揭牌仪式、学术论坛和中心建设座谈会,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和见证。学校党委书记肖建宗,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嗣杰,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杰出席,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琳主持仪式,全校5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学校党委书记肖建宗同志致开幕辞。他说,贵工程地处川滇黔交界的文化宝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基因、鲜明的文化品格和先进的精神特质。在浙江大学盖建民教授的支持下成立的“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挖掘地区多彩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推动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中心将成为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促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2 肖建宗致辞
肖建宗强调,学校明确了“以土为基、扎土为根,以工为主、师范为本,应用为先、理论为基”的办学定位,并确立了培养具备“四心四能”的磅礴乌蒙人的育人目标。学校各领域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党委领导坚强有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他寄语全体师生,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在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共同推动研究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贵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丁凤鸣祝贺活动成功举办。他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人文社科素养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的显著成就。他强调,探讨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问题对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期待研究中心越办越好,为文化传承发展及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图3 丁凤鸣发言
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盖建民教授受聘担任贵工程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盖建民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根基。毕节文化底蕴深厚,有儒道释等精英文化,还有多元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文化,是学术研究的富矿。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挖掘整理西南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为本土道学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也期望该研究中心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瞄准学术前沿,取得佳绩,助力学校人文学科建设。

图4 盖建民发言
开幕式上,中心正式聘请中国社科院名誉学部委员马西沙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卢云峰教授、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张连顺教授、华侨大学哲学学院黄海德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甘绍成教授、云南大学哲学系主任杨勇教授、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颖荣教授、原四川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李清禾等十位学者作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开幕仪式现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云南大学哲学系、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等三家单位与人文学院签订共建备忘录,与会嘉宾共同见证“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图5 聘任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图6 马西沙教授与丁凤鸣秘书长共同为川滇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图7 揭牌仪式
开幕式后,马西沙教授、李四龙教授、王俊教授、卢云峰教授、张连顺教授围绕、王明贵教授分别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信仰和文化创新等主题作了学理深厚、内涵深刻、实践丰富的学术专场发言。
12月17日下午,在分会场上举行的中心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紧扣主题,积极交流,为中心建设提供建设性建议。期间,与会专家一同参观了乌蒙书画院。在身修讲堂内,《湖南大学学报》副主编张海英教授、云南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杨勇教授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颖荣教授分别以《关于<庄子>外杂篇的几点研究》《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创新与价值》和《民族文化与族际伦理——以丽江白沙壁画为例》为题,为在场300余名人文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此次学术论坛及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为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也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开启新篇章。未来,人文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光彩贡献力量。
撰稿:陈克发 李荣毅等
图片:张旭辉 喻蝶等
初审:陈德柯琳
复审:胡静
终审:李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