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诗歌文化,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和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2023年11月28日19:00,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人文学院团总支承办,守望者文学社、雅风诗社共同协办的“关于诗歌的八大问题”创作分享会在绣A四楼会议室开展。此次会议邀请到青年作家徐源、苏勇、罗逢春、陈再雄、若非到场分享。人文学院院长李德虎、党总支书记周治勇、党总支副书记顾玉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崔弟品、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陈德柯琳以及守望者文学社和雅风诗社的代表共同参与。
图1 参加讲座的特邀作家
讲座上,徐源从“写诗的原因”“写诗的作用”“诗人与职业的关系”“诗歌三元素”“现代诗节奏问题”“散文诗”“贵州现代诗的了解”“阅读和投稿”几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关于诗歌的八大问题。他说到:“自己最初写诗,是因为孤独;做乡村教师时写诗,是因为对乡村的感恩和思念;后来写诗,是因为想把说的话融入诗歌当中,让他找到一条通往自己的路。”他指出:写诗可以锻炼人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唤醒自己、唤醒乡愁,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
图2 徐源向大家分享关于诗歌的八大问题
交流环节,在座的同学们就写诗路上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诗人、从写诗到跨越到写小说的原因两个方面向徐源提出疑问。徐源也对同学们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他说到:“最初写诗时艾青对我的影响是最为深刻,我从写诗到写小说更多是为了能够练笔,将诗歌写得更好”。
分享环节,崔弟品发表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看法,他说到:“写诗是一种幸福、听人说写诗也是一种幸福。中国人特别注重内心情感,写诗因此也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方式。”
图3 崔弟品分享对诗歌的看法
最后,徐源向我院赠予了他的个人专著,并由李德虎代表人文学院同徐源签订捐赠协议。
图4 徐源向人文学院捐赠个人专著
通过此次"关于诗歌的八大问题"的探讨,让在场的同学和老师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与美学,无论是阅读诗歌还是写诗歌,都能够让人们享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乐趣。
图片:沈丽娟 吴兴磊
撰稿:吴珍兰
一审:陈德柯琳
二审:胡静
三审:顾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