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发布时间:2020-10-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贵工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9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师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能够在学前教育机构胜任保育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坚守教育岗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儿童,遵守专业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职业认同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表现出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身心健康。

目标2: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能将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融会贯通并指导教育实践,能敏锐地观察分析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效地指导儿童的学习过程,能科学地规划与实施保育教育活动,能开设公开课或示范课,成为所在园所的青年教学骨干。

目标3:能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班级秩序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成为能有效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幼儿园骨干班主任。

目标4:具备发现与反思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并运用恰当教育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承担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与幼儿园课程开发任务,并形成研究成果,成为能胜任研究工作的教研型幼儿园教师。

目标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能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动态与趋势;能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职业发展需求主动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与能力, 逐步成长为优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身心健康。

指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指标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身心健康。

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学前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保教观,关注儿童的权利及个体差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儿童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指标1:热爱幼儿教师职业,具有从教意愿,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儿童观与保教观,关注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的权利及个体差异。

指标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儿童人格,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保教知识:掌握较扎实的通识性知识和儿童发展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了解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理解和初步运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综合领会并形成专业领域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专业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与策略。

指标1:掌握较扎实的通识性知识和儿童发展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

指标2: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点理解和掌握各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

指标3:了解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并尝试实践,理解和初步运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综合领会并形成专业领域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专业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与策略。

4.保教能力:理解教师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整合多个领域内容,科学规划一日生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过程;有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评价。

指标1: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整合多个领域内容,科学规划一日生活,创设教育环境,综合实施教育活动,实施融合教育。

指标2:观察和分析儿童学习与发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过程。

指标3:有效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和促进儿童学习。

(三)学会育人

5.班级管理:熟悉班级常规工作的方法与要点,分析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规律;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初步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安全舒适的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规则,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班级氛围。

指标1:熟悉班级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儿童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同家长和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的方法与要点,分析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规律和问题。

指标2: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协助主班教师、保育员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安全舒适的班级环境。

指标3: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规则,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形成尊重、平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6.综合育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的价值,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儿童;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指标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获得积极体验。

指标2:理解环境育人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理解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社会性-情感教育内容灵活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儿童。

指标3:理解家园社区共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四)学会发展

7.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指标1: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指标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8.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指标1:了解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指标2: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9.反思研究: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反思和分析学前教育实践问题。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学前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指标1:能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反思和分析学前教育实践问题。

指标2: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选题、文献查阅、设计、调查、撰写等主要流程,具有学前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10.交流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指标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指标2:能与领导、老师、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并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培养目标 4

培养目标 5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

7.自主学习

8.国际视野

9.反思研究

10.交流合作

三、学制、学位、毕业学分及修业年限

1.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36年(含6年)内毕业。

2.学位

学生在规定学制内,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0学分,同时,需要修满12学分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学分及第二课堂学分才可毕业。达到毕业条件者,颁发毕业证书。

四、核心课程

学前与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钢琴与乐理、舞蹈基础、美术与手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

五、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矩阵描述了课程对10条毕业要求的支撑,基中,L表示弱支撑、M表示中等支撑,H表示强支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阿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