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工程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9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师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教育和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坚守教育岗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关心爱护学生,有长远的专业发展目标,表现出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目标2:教学能力突出,信息技术运用熟练,有较强的学科整合意识和能力,积极与同事合作教研、共同发展,能开设公开课或示范课,成为任教学校的青年教学骨干。
目标3:能将所掌握的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体察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勇于创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目标4:班级管理能力较强,育人工作得法,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家长建立起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学生爱戴,家长放心。
目标5: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勤于反思与积累,紧跟基础教育改革步伐,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成为任教学校的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二、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国家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指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国家观念。
指标2: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3:了解与儿童权利和小学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依法从教。
2.教育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和专业性等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对教师职业有浓厚兴趣,愿意从教,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立志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指标1:热爱教师职业,有真诚的教育理想信念和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有胜任未来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信心。
指标2: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指标3: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做到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二)学会教学
3.知识整合: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掌握主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了解小学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理解并初步应用,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初步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指标1: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指标2:扎实掌握语文、数学两门主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了解小学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能兼教小学其他学科。
指标3:能理解并初步应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4.教学能力: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与综合性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
指标1: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指标2: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与综合性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
5.技术融合: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指标1:掌握PPT制作、演示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指标2:能运用基本办公软件及其他常用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科学研究和日常办公。
指标3: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意识和经验。
(三)学会育人
6.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指标1:了解小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指标2:掌握班级常规工作要点,如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
指标3: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7.综合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掌握育人基本知识与技能,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小学生发展。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
指标1:掌握育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指标2:在教育实践中,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指标3:积极参与并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
(四)学会发展
8.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指标1: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指标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9.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指标1: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指标2: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10.反思研究: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初步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技能,具有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指标1: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
指标2:初步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11.交流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指标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指标2:能与领导、老师、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并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培养目标 5 |
1.师德规范 |
√ |
|
|
√ |
|
2.教育情怀 |
√ |
|
√ |
√ |
|
3.知识整合 |
|
√ |
√ |
|
|
4.教学能力 |
|
√ |
√ |
|
|
5.技术融合 |
|
√ |
|
|
√ |
6.班级指导 |
|
|
√ |
√ |
|
7.综合育人 |
|
|
√ |
√ |
|
8.自主学习 |
√ |
|
|
|
√ |
9.国际视野 |
|
|
√ |
|
√ |
10.反思研究 |
|
|
√ |
|
√ |
11.交流合作 |
|
√ |
|
√ |
|
三、学制、学位、毕业学分及修业年限
1.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3至6年(含6年)内毕业。
2.学位
学生在规定学制内,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0学分,同时,需要修满12学分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学分及第二课堂学分才可毕业。达到毕业条件者,颁发毕业证书。
四、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初等数论、现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设计。
五、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矩阵描述了课程对11条毕业要求的支撑,其中,L表示弱支撑、M表示中等支撑,H表示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