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工程特殊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9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辐射西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师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能够在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坚守教育岗位,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和教师职业形象素养,身心健康。
目标2:认同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形成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科学的特殊教育观,并能体现在实践工作中。
目标3:掌握特殊儿童及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能正确分析特殊教育案例;具有较强的特殊儿童教育教学能力及教育康复能力,能胜任特殊儿童课堂与康复训练教学,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并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
目标4: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能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班级活动。
目标5: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成为任教学校的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二、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身心健康。
指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国家观念。
指标2: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身心健康。
指标3:了解与特殊儿童权利和特殊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依法从教。
2.特教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特殊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有正确的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尊重特殊儿童人格尊严,积极乐观,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
指标1: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有职业理想。
指标2:有敬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对特殊儿童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指标3:有正确的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尊重特殊儿童人格尊严,积极乐观,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
(二)学会教学
3.知识整合:具有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教育测评、特殊教育等相关的知识;初步掌握教育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思想和方法,了解康复与其他课程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指标1:具有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教育测评、特殊教育教学等相关的知识。
指标2:初步掌握教育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思想和方法,了解康复与其他课程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4.教学能力:初步运用教育评估工具,能制订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编写个别化教学活动方案,为特殊儿童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元评价并激励特殊儿童。
指标1:初步运用教育评估工具。
指标2:能制订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编写个别化教学活动方案。
指标3:为特殊儿童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元评价并激励特殊儿童。
5.教育康复:能制订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计划,正确运用康复器材、教具学具等开展教育康复训练。
指标1:能制订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计划。
指标2:正确运用康复器材、教具学具等开展教育康复训练。
(三)学会育人
6.班级管理:能进行特殊儿童班级组织建设,胜任班主任工作,能较合理利用材料、时间和空间,创设安全、丰富、适宜、无障碍的学习环境,能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指标1:能进行特殊儿童班级组织建设,胜任班主任工作。
指标2:能较合理利用材料、时间和空间,创设安全、丰富、适宜、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指标3:能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综合育人:初步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功能康复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通过主题教育和班团队、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指标1:初步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
指标2: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功能康复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通过主题教育和班团队、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学会发展
8.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制订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指标1: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指标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9.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际特殊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指标1:了解国际特殊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指标2: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10.反思研究: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反思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指标1: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反思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指标2: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1.交流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能与特殊儿童、家长、同事、领导、相关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沟通,并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指标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指标2:能与特殊儿童、家长、同事、领导、相关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沟通,并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1.师德规范 |
√ |
√ |
|
|
|
2.特教情怀 |
√ |
√ |
|
|
|
3.知识整合 |
|
√ |
√ |
|
|
4.教学能力 |
|
|
√ |
|
|
5.教育康复 |
|
|
√ |
|
|
6.班级管理 |
√ |
√ |
|
√ |
|
7.综合育人 |
|
√ |
√ |
√ |
|
8.自主学习 |
√ |
|
|
|
√ |
9.国际视野 |
|
|
√ |
|
√ |
10.反思研究 |
|
|
√ |
√ |
√ |
10.交流合作 |
√ |
|
√ |
√ |
√ |
三、学制、学位、毕业学分及修业年限
1.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3至6年(含6年)内毕业。
2.学位
学生在规定学制内,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2学分,同时,需要修满13学分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学分及第二课堂学分才可毕业。达到毕业条件者,颁发毕业证书。
四、核心课程
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行为改变技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康复学、盲文、手语、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五、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矩阵描述了课程对11条毕业要求的支撑,基中,L表示弱支撑、M表示中等支撑,H表示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