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文件通知 
 新闻动态 
 理论学习 
 思政工作 
 普法园地 
 文明建设 
 统战工作 
 文件下载 
 规章制度 
 党建工作 
 信息公开 
 主站首页 
 学“习”平台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我校“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教学团队 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发展综述
2012-08-22 00:00  

    “教学团队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非常有前途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在国内是少见的,团队中有的专家的部分成果在国内逻辑学界已居一流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鞠实儿教授给予我校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这样的评价。
    自2008年成立以来,我校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以我校人文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以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校级重点学科逻辑学为平台,经过近4年的建设发展,在团队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团队实力雄厚
 
    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以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社科联常委、贵州省逻辑学会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张学立教授领衔。该团队紧紧围绕课程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整合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本科教学为轴心,以课程建设为纽带,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其中1人兼任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讲师5人;从学历学位看,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4人,大学学士1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及以上教师2人,36至49岁教师5人,35岁及以下教师6人;从学缘结构看,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教学理念先进
 
    2009年11月,逻辑学科申报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这是迄今为止贵州省逻辑学唯一的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贵州省逻辑学尚无省级重点学科)。
    团队成员负责我校的逻辑学教学工作,在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开设了“传统逻辑”、“现代逻辑”、“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墨子选读”(中国逻辑经典)等课程,在全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了“传统逻辑”公共必修课,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好评。
    团队具有先进的逻辑学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制定并不断完善适合本专科生的逻辑通识教育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做出明确界定,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培养基本的逻辑素养,在为学习各专业课程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为进一步从事逻辑学学习和研究做准备;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做到知识传授与获取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项目支撑教学
 
    团队主持贵州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出版逻辑学及相关教材多部。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致力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先后主持省级、校级多项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出版《逻辑学》、《大学逻辑》(第一版、第二版)、《现代逻辑导论》、《新编归纳逻辑导论》、《语法修辞学》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
    其中,张学立教授主编的《大学逻辑》(第二版)在我校人文社科类本专科所有专业统一使用,并成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遵义师范学院部分院系逻辑学教材。贵州大学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亦把《大学逻辑》(第二版)列为首要参考书目。
    除自编教材外,团队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用国内外一流教材的部分内容,尤其是选用关于现代逻辑、批判性思维的英文教材内容,并注重相关内容教学与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对逻辑思维方式的认识和把握。
 
科研助推教学
 
    团队承担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长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40余项。在《哲学研究》、《计算机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州学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获奖。
    此外,出版了《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比较视域下的逻辑探究》、《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墨子辞典》、《墨经辞典》、《墨守辞典》、《彝学研究》等著作10部。
该团队长期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的同时,团队还注重将科将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以科研促教学。团队带头人张学立教授将现代逻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开设了现代逻辑课程并出版了《现代逻辑导论》;团队成员张仁明教授将墨经的研究成果转化教学,并开设了墨子选读(中国逻辑经典)课程。
    团队坚持逻辑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认真落实逻辑学通识教育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逻辑、运用逻辑的兴趣与热情。大学生在学习中深切体会到了逻辑学的魅力,思想得到了熏陶,思维变得更敏捷,思维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有力地帮助大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了毕业学生服务毕节试验区的意识,提升了服务毕节试验区的能力,为毕节试验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试验区经济、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援。
    在学校有利的条件、机制下,在全体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教学团队将朝着更成熟、更强大的方向迈进。
 (宣传部供稿)

关闭窗口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宣传部 统战部  联系电话:(08578331192  邮 箱:bjxyxcb@126.com  办公地址:学院行政办公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