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如河,青春年华似歌。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将怀着远大的理想,为理想努力的拼搏。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曾经的过往,留在我们心底; 未来的憧憬,荡漾在我们心间,经过时间的发酵,转化成美好的记忆。
3月5日下午,我校秋逸音乐厅内爱心凝聚,洋溢着感动和温情。全国道德模范孙影莅临现场,与我校近千名学生分享她支教2900多个日夜的真情实感。

全国道德模范孙影事迹访谈会
奉献青春
下午3点,访谈会在融洽的氛围中拉开序幕,热烈的掌声中,孙影与现场同学分享了自己这几年支教的经历。

孙影接受我校学生访谈
时间退回到2006,那年7月,还在深圳一家公司当会计的孙影无意在深圳商报一则募师支教的消息,这个使孙影变得有些激动:“去贫困山区支教,用自己的知识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8月29日,孙影怀揣神圣使命,来到了她支教的目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大水乡的鞍山小学,开始了自己第一次支教历程。

孙影谈支教的心路历程
在前往大方县的路上,由于雨天路滑,孙影乘坐的大货车颠颠簸簸数个小时才算到达目的地,山路泥泞、车辆打滑,也无法阻止孙影支教的信心,这一次经历,孙影深刻的感受了环境的艰苦。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艰苦的环境更加能磨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
刚到贵州山区一个多月的一天傍晚,由于水土不服再加之过度劳累,孙影感到浑身酸痛、痛痒。由于村里没有诊所,孙影只好向镇上的卫生院求助。过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了一个乡村医生,给她输上一瓶消炎抗过敏的点滴就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她的手背胀痛得厉害,仔细一看发现那点滴的针头已经刺破了血管,药水正一点一滴地向肌肉浸透。村里医疗条件差,最近的医生在十里开外的山里,无奈之下孙影只能自己拔下针头重扎。
从未碰过针头的孙影闭上眼睛,咬牙拔下了针头,再用肿痛的右手给左手扎针。那一晚,孙影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一直哭到天亮……说到这,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感动,同学们被眼前这个最美女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着,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访谈互动
放弃了本该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偏远的乡村燃烧自己的青春,从学会计的女青年到最美女教师,8年的青春,孙影无怨无悔。
青春应该做什么?孙影简短有力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年轻的人生应该是奋斗的,有理想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
追寻理想
艰苦的环境下,倔强的孙影从未想过放弃,反而全身心扎根在大山深处,这一扎就是八年。八年里孙影已经从当初形单影只的支教教师变成了公益大使,在梦想路上渐行渐远。
在谈到梦想时,孙影说,受妈妈影响,以前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今孙影不仅坚定了做一名教师的理想,更执着于爱心支教“红潮”中。
从2008年8月起,孙影不再以“募师支教”项目队员身份参加支教活动,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采集求助信息、联络爱心捐助、为求助方和捐助方牵线搭桥上。为此,她翻山越岭,徒步走访、核实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求助信息,把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网络等途径发布给爱心人士。在孙影的多方努力下,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献上爱心。如今,在孙影的牵线搭桥下,有300多名贫困生得到资助,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去年底,她通过媒体呼吁爱心厂家和市民为山区孩子捐赠“爱心小书桌”,截至目前已募集捐款36万余元。

党委副书记汤宇华(右一)出席访谈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了理想奋斗,孙影正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她在支教路上收获的感动与快乐是宝贵的财富。
关于理想,孙影也给大学生送来自己的寄语:“大学生年轻而充满活力,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理想,并在年轻时不断为之努力,有理想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大学四年,自己的理想就是考研,每一天都为考验做准备,往往11点回到寝室,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无比的充实。人文学院学生陈泽说。
青春接力
青春就像手中沙,无法抓住,却对流逝的感觉刻骨铭心。
2014年,不知不觉孙影迈入了而立之年,却顾不上谈恋爱。她的希望是,有更多年轻、学历高,有朝气、有热情的人加入到支教队伍。对于个人的感情问题,孙影只是笑着回答道,“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完成一些事情,这是一份责任。”
时间恍然过去,孙影支教已经8年,孙影已经从当初青春的支教青年变成了全国道德模范,此次来到毕节,孙影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为新疆塔县招募支教志愿者,远赴新疆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
今天,正值3月5日,是我校2014年学雷锋活动月,我校8名学子成功获选志愿者爱心支教活动,其中4名前往新疆塔县,4名前往毕节市织金县。访谈会上,孙影作为本次爱心支教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为我校志愿者授旗。

孙影为我校募师支教行动志愿者授旗
同样是在孙影号召下,2013年我校50名志愿者积极参加爱心支教活动,投身全国各地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不要把我刷下去,不管到中国哪个地方支教我都愿意。”这是化工学院10级学生张成龙在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对选拔老师说的一句话。
薪火相传,爱心接力,8年前,孙影为了支教理想,选择放弃优越生活,远赴大方县支教,8年后的今天,我校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这股热潮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如支教理学院学生王文俊所说的:“趁着年轻,把想做的该做的全给做完,不要留下遗憾。”
“我在火车上看到有外省的志愿者来贵州支教,于是我想,为什么我们贵州人不能走出去帮助别人呢?”本次4位赴疆支教的志愿者中我们听到了这样声音。
访谈会上,汤宇华说,大学生要有理想,青春必须有理想为伴,没有理想的青春就被燃烧掉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青春是用理想来书写的。
是的,青春应与理想作伴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责编/唐纲 撰稿/姚辉 摄影/高翩翩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