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州受表彰的好家庭代表
前不久,在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由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等国家7部门评选的“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告诉记者:“14年来,村里一直坚持倡导孝行,每年以海选方式,选出10位孝敬父母好儿女、10位孝敬公婆好儿媳及10个和谐家庭;每户都要签订赡养协议书,把电扇空调、取暖煤炭、粗细口粮、棉衣单衣等,都写进了协议书。”
“近几年,青州市委、市政府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的切入点,把德孝贯穿于治家、治村、治市之中,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全市有550个村庄开展了‘以孝治村’活动,涌现出了56个生态文明村,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2360人。”青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广凤说。
“好媳妇”上了村挂历
记者在弥河镇张家洼村葛凤琴家里看到,一幅设计有些粗糙、印刷不算精美的挂历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墙上,挂历上印着葛凤琴和村里所有“好媳妇”的名字。
葛凤琴说,张家洼村全体村民每年都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并把她们的名字印在村里自己设计印刷的挂历上,每户一本,因此“好媳妇”、“好婆婆”也就成了张家洼村民的最高荣誉。
弥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兴盛认为,这样一本小挂历,挂在每一个农户家里,就成了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大阵地,能够时时刻刻地提醒和警示村民,要讲孝道,讲道德,讲名誉,讲形象,起到了倡导德孝文明的大作用。
近几年,青州围绕提升乡村文明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从“知孝、倡孝、督孝、评孝”入手,弘扬德孝文化,推进以孝治村,把“敬老孝亲”作为乡村文明和社会管理的着力点,要求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村“两委”干部做给农民看,党员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孤寡残疾老人。同时,要求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每季度对孝敬老人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底具体盘点赡养协议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