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椰风海韵。这浑然天成的美,既是人们心中的海南,也是人们眼中的海南。
建设国际旅游岛,使海南更加让人向往。
然而,与之不和谐的是,那处处可见的种种不文明行为———野蛮驾驶、随意乱扔垃圾、不诚信经营、乱吐槟榔汁……这一切都让海南深深蒙羞。
当我们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之担忧:一个不文明的海南,又怎能站上国际舞台!
现实:海南欠文明
去年,中央文明办对全国117个城市(区)进行了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海口和三亚均排名靠后,原因在于:两市的公共广场、公园、主要商业大街等都存在“乱扔杂物,公用电话、垃圾箱、座椅、盲道损坏或被占用现象”;主要交通路口存在“非机动车、行人、机动车闯红灯,抢道占道等现象”;社区存在“楼道乱堆杂物、乱涂乱贴,垃圾收集点周边不够整洁干净等现象。”
严重影响海南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曾归纳了八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禁烟场所吸烟、乱吐乱扔、损害公物、乱闯乱行、乱停乱放、攀枝折花、占道经营。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件看似细微的不文明行为,也许足以放大到让海南形象受损的地步。
去年8月份,我省一名导游加收自理景点费用,当面骂全车游客是猪,当着小孩的面讲“黄段子”等等。游客向其表达不满,而该导游态度强硬,认为一些话“很正常”,引发十多名内地游客的强烈不满。有游客称:“海南风光很美,但这个导游恶劣的言行,却让我们想赶紧回家。”
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其中大多数在有关部门雷厉风行的整治后,赢得游客谅解。然而,由此生发出来的恶劣影响岂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弭的?海南人文环境怎能不令人担忧?
对比:海南差距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盖高楼大厦,甚至买游艇飞机并不是难事,真正困难的是软件建设和海南的文明诚信建设。
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景观不是现代建筑,而是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的现代文明水准。但有人认为,跟一些大都市相比,台北的建筑颇显寒酸,除了101大厦,整个台北的建筑乏善可陈。但,在那些并不华丽的城市建筑之间,却有着多达百万名的义工、有着市民间的亲切问候和相互间的赞赏,酒店里也少有大声喧哗和赤膊行酒令……
有些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日本人的表现和反应,却反映了其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人进屋脱鞋时,一定会摆放得很整齐,并把鞋尖一致朝着门外。泊车时,车头也一定向外。有专家认为,他们这样做,除了体现出自身的文明素质,还保持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势头和精神,给人以随时准备好的心理暗示。
再看美国,美国人开车一般都不快,这与它严厉的处罚有关。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超速,罚款200美元。一年之内再次超速,将吊销驾照,一年之后才能重考。当然,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文明交通意识。美国人夜里开车时,要是谁的车坏在路上,后面肯定有一辆车在帮忙,打灯给照着,无条件地乐于助人。
反观我们自身,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后的今天,在海南吹响国际旅游岛建设号角的当下,蛰伏于我省大街小巷、角角落落的种种丑陋现象,已到了非除不可、非治不行的地步。
未来:迈向文明之岛
“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这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建设文明海南的美好期许。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掷地有声:“我们将全力争取通过‘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升,海南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多年来,海南文明建设的步伐一刻没有停歇,打造文明社会的探索从未有过迟疑。
“方便”问题不是小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门面。在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海南要抓的六大重点工程中,公厕建设赫然位列其中。从省委到地方,都将公厕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目前我省公厕的质与量都有了根本改观。
200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塑造国际旅游岛人文环境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同年6月,一场国际旅游岛环境整治大行动,轰轰烈烈地在全省铺开,海南城乡脏乱差现象大为改观。
在去年文明礼仪导航行动的基础上,今年9月我省继续开展国际旅游岛文明礼仪导航行动,向全省公民发出倡议:当好文明东道主,共建国际旅游岛。
然而,积弊难除,顽症尚存:局部地区的脏乱差现象有所反弹,一些人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文明工作的推动也常遇到瓶颈。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不仅需要环境优美宜人、不仅需要经济大发展,同时也需文明上台阶。一个不文明的海南,绝对无法站上国际舞台!
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向不文明行为宣战!
建设文明之岛,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