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搭平台促教学 创新思路育新秀
“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制度稳定人,用真诚的感情留住人,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真正做到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切实推动体育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郑锋介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结合本学院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创新平台,多措并举,做到“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青年人”。
人文关怀“情动人”
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坚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从生活上对青年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进修上创造机会,处处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
面对部分青年教师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一些不适应,从而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影响工作。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与青年教师面对面谈心,面对面交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让青年教师安心工作、舒心工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在异乡的青年教师在毕节无亲戚,对贵州的生活习惯也不适应,该学院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外省教师结婚、生小孩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都会像亲人一样的给予关怀和帮助。
个别青年教师因感情问题影响工作,该学院领导得知后,多方面关心该教师的生活,多方面进行考察,促成青年教师在本校与合适的异性成家,过上幸福生活。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领导清晰的知道,“安居才能乐业”,学院领导以及老教师利用私人的关系为这些教师联系房开商为他们争取购房折扣。
在学习、进修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科学院积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近两年新引进的12名新教师,已有10人分别外出参加了各种的学术报告会、等级培训以及专业培训。
“五子登科”“舞动”人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积极思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五子登科”的好路子。即 “指路子”、“厚底子”、“结对子”、“压担子”、“给位子”。用“五子登科”鼓舞人、调动人。
明确方向指路子。高素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注重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通过多种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才指明方向,帮助他们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努力为他们提供奋发向上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厚底子。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从学校和青年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方面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在各种比赛和考核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以老带新结对子。结合新进教师经验缺乏的实际,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建立新老教师的“一帮一”结对关系。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助理班主任和导师制,尽量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每一位新教师到该学院后,学院都会指派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掌握实际教学能力。
岗位锻炼压担子。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根据培养目标,把苗子推上第一线“压担子”,不断为他们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帮助他们迅速成长。通过“岗位”受锻炼,通过“担子”长才干。
“在压担子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既努力做到知人善任,促其成材,又注重掌握“压力”的强度,做到张驰有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郑锋说。
展示才华给位子。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大事紧抓不放,通过“学、考、研、评、赛”的五字措施,促使了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为促进青年教师向拔尖人才的目标迈进,学院又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进一步展示才华提供位子。无论是在干部选拔和培养,还是在评优评先方面,都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展示才华。
经过多渠道的探索和努力,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素质教育全面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有效培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根本支撑,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