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25日,以“循环经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研讨会对以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会上,于建国教授作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的主题发言。
会议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承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滕藤、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建国、国务院参事冯之浚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陆钟武、费维扬、陈丙珍和国内循环经济界的一批知名专家及首批获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部分负责人等来自36个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清华大学金涌院士主持,以主题报告和互动研讨方式进行,研讨的范畴包括: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业余(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国内外现状、建设定位与实施措施等。会议形式活跃,内涵丰富,学术思想获得充分展示,教育理念达到高度共识,是我国循环经济教育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高层论坛。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高校增设的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专业,化工学院获批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其中一个工科四年制本科专业,由于建国副校长担任责任教授。由于专业设置的起步阶段缺乏办学经验,学校与学院多次组织了专家研讨。此次由清华大学金涌院士和我校于建国教授主动发起的研讨会,目的是要集中多方专家对该专业教育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上,于建国教授作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的主题发言,清晰地阐述了我校对该专业建设的内涵理解,专业建设的依托基础,专业发展的特色定位,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及对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认为我校建设内容有层次,有内涵,准备充分,思考深刻,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