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与工作简历
王明贵(1966—— ),男(彝族),彝名奥吉戈卡;贵州省纳雍县人。毕节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研究员。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10月——2002年9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
1985年8月——1991年6月,任纳雍县第一中学教师、教工团总支书记;
1991年7月——1993年2月,任纳雍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1993年3月——1995年12月,任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副乡长,兼乡政协联络组组长,并兼乡财政所所长;
1996年1月——1998年5月,任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8年5月——2003年3月,任纳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2000年——200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
2003年3月——2006年7月,任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6年8月——2011年10月,任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毕节地区建设经济强县办公室主任;
2011年11月——至今,任毕节学院(2014年5月改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民族学研究员。
2.荣誉称号与学术兼职
贵州省第七批省管专家(2014年10月批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
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专家库专家(待批)。
贵州省十二五期间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
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毕节学院基地)负责人。
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毕节学院基地)负责人。
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毕节学院彝族文化博物馆)负责人。
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创新人才团队“彝文文献数字化建设团队”负责人。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人才基地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团队“彝文文献保护与研究团队”第二负责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基地第二负责人。
毕节市第四批市管专家(2013年2月批准)。
3.出版、发表的著作(16部):
(1)《虎尾捉风》(彝学研究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2)《彝族三段诗研究 理论篇》(专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彝族三段诗研究 诗选篇》(编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修爱莲花》(新诗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5)《纳雍苗族丧祭词》(主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6)《鹰翎撷羽》(彝学研究论文集),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7)汉译散文版《彝族源流》(译著,二人合译),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8)《彝族传统诗歌研究》(专著,二人合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9)《新松韵语》(古诗集),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10)《黔西北文学史》(上卷主编,专著,合著),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水西简史》(专著,二人合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12)《彝族古代诗学史》(专著),《毕节日报》连载,2007年;
(13)《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彝族》(专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年;
(14)《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三主编之一),民族出版社,2013年;
(15)《奥吉戈卡彝学研究》(论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16)《彝语诗歌格律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2014年出书(合同定出书时间是2014年4月)。
4.参加撰写的辞书(5部):
(1)《赫章彝族辞典》,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毕节地区)》,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3)《中国彝族大百科全书》,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彝族卷》(在版);
(5)《贵州彝族文化大观》(在版)。
5.成果获奖情况:
5.1.著作类(10项):
(1)《彝族三段诗研究 理论篇》,2002年获贵州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彝族三段诗研究 诗选篇》,2002年获贵州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修爱莲花》,2004年获贵州省毕节地区首届文艺三等奖;
(4)《彝族源流》,2006年获毕节地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彝族传统诗歌研究》,2010年获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6)《彝族古代诗学史》,2011年获毕节市(原毕节地区)第三届文艺奖;
(7)《水西简史》,2013年获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黔西北文学史》,2013年获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9)《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毕节地区)》,2012年获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
(10)《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2014年获毕节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5.2.论文类(省、市级16项,含调研报告、创作):
(1)《奢香》(创作歌曲,作词),获2013年获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二等奖;
(2)《贵州古彝文书法刍议》(与其他人合集),2000年获贵州省首届文艺奖三等奖;
(3)《贵州古彝文碑刻》(与其他人合集),2000年获贵州省首届文艺奖三等奖;单篇文章获贵州省毕节地区第三届社科成果调查奖;
(4)《彝族文化中神秘的“三”》,2000年获美国科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千禧优秀科学论文奖;
(5)《彝族古代文学总观》,获贵州省毕节地区第四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6)《从“滚山珠”探看苗族芦笙舞的生态与发展》,1999年获首届国际芦笙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7)《阿诗玛:符号与象征》,2004年获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学术论文奖(8篇不分等次);
(8)《译解文化传承基因 培育核心发展优势-----论新形势下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获贵州省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成果三等奖;
(9)《彝族传统经济观念摭谈》,获贵州省毕节地区行署“黔西北民族文化纵横谈”征文三等奖;
(10)《小城镇建设中少数民族移民的心理文化调适》,获中国西南民族学会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奖;
(11)《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2011年获毕节地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12)《毕节试验区新型工业化研究》(主持人),2011年获毕节地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一等奖;
(13)《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主持人),2011年获毕节地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二等奖;
(14)《民语&外语:人类学语境下一项民族教育招生政策的新考量》,获贵州省民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5)《贵州省纳雍县境内的彝文碑刻(一)》,1993年获贵州省首届彝学研究优秀成果调查奖;
(16)诗歌《昨天》1989年获建国四十周年毕节地区高原文学奖。
5.3.地厅级以下成果奖8项(略)。
6.主持、承担的课题:1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批准 单位 |
立项时间 |
中期成果 |
结项 时间 |
最终成果 |
形式 |
名称 |
形式 |
名称 |
1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12 |
论文 |
《“梅葛”新论》《清代韪书的繁荣及其贡献》等 |
2015 |
专著 |
|
2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彝族卷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2013 |
论文 |
《中国彝族人口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策研究》(未刊稿) |
2013 |
专著 |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已经出版) |
3 |
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经籍研究 |
教育部 |
2012 |
论文 |
《彝文经籍〈指路经〉和科学内涵与文学特色》(待刊) |
2015 |
专著 |
|
4 |
民政部招标项目: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民政部 |
2013 |
论文 |
《基层政权变革与乡镇政府公共报务职能的转型》(待刊) |
2013 |
研究报告 |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5 |
省长资金重大项目:贵州彝族文学史 |
贵州省教科办 |
2012 |
论文 |
《贵州彝族文学分类分期与文本状况》 |
2013 |
专著 |
《贵州彝族文学史》(通过评审) |
6 |
省长资金项目: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 |
贵州省教科办 |
2013 |
论文 |
《新发现卷洞桥彝汉文碑刻初考》 |
2014 |
研究报告 |
《贵州彝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 |
7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诗歌格律研究(执行主持人)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10. |
论文 |
《论彝语标准格律诗——三段诗》等 |
2012 |
专著(独著) |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国家民族出版社在版) |
8 |
省教育厅规划项目:水西文化考察报告 |
贵州省教育厅 |
2012 |
论文 |
《水西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
2013 |
研究报告 |
《水西文化考察报告》 |
9 |
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平台建设 |
贵州省教育厅 |
2013 |
论文 著作 |
《论贵州彝文字符集的研究制》等 |
2015 |
软件研究报告 |
已经有一部著作送出版社在版 |
10 |
贵州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增订《爨文丛刻》的经书研究 |
贵州省民委 |
2013 |
论文 |
增订《爨文丛刻》中的《献酒经》研究等 |
2014. |
长篇论文 |
《增订〈爨文丛刻〉的经书研究》 |
11 |
校本项目: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以毕节学院彝学学科建设为例 |
毕节学院 |
2013. |
论文 |
《人类学视阈下高等院校的彝学学科建设》 |
2013. |
论文 |
《人类学视阈下高等院校的彝学学科建设》 |
12 |
中共毕节地委招标课题: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
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 |
2010 |
论文 |
《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
2010 |
论文 |
《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
13 |
中共贵州省委2008年度重大调查研究课题:毕节试验区新型工业化研究 |
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
2008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09 |
研究报告 |
《毕节试验区新型工业化研究》 |
14 |
中共贵州省委2009年度重大调查研究课题:毕节试验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
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
2009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0 |
研究报告 |
《毕节试验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
15 |
中共贵州省委2010年度重大调查研究课题:毕节试验区新阶段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发展战略研究 |
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
2010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1 |
研究报告 |
《毕节试验区新阶段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发展战略研究》 |
16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彝文谱牒整理翻译与研究 (第二负责人)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14 |
专著译著 |
论文多篇 |
2017 |
专著译著 |
|
17 |
贵州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彝文碑铭纸书文献书法精选研究 |
贵州省民宗委 |
2014. |
论文 |
论文2篇 |
2015. |
专著 |
|
18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百部彝族毕摩经译注看彝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研究(5位参加人之一)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14 |
专著 |
论文多篇 |
2017 |
专著 |
《从百部彝族毕摩经译注看彝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研究》 |
7.参加的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12项):
(1)张学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与研究》。
(2)张学立教授主持的《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文化研究》(2009年度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已结题)。
(3)王继超译审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彝文谱牒整理翻译与研究》。
(4)罗曲教授主持的《中国年节志——彝族——彝年》(文化部项目,已结题)。
(5)罗曲教授主持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已结题,良好等级)。
(6)杨洪文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贵州省省长资金课题《贵州彝族建筑文化研究》。
(7)王祥兵博士主持的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彝族经济思想研究》。
(8)罗剑研究员主持的2008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继续解放思想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研究》(已结题)。
(9)张纯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百部彝族毕摩经译注看彝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研究》(2014年重大转重点)。
(10)沙玛拉毅教授主持的“中华民族大交流书系*彝族卷”。
(11)吴大华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省长资金重大课题“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
(12)何积全研究员主持的2011年度省长资金重大课题“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已结题)。
8.发表的论文
成果目录 |
总字数(万字) |
本人承担字数(万字) |
出版、发表单位及时间 |
一、期刊论文46篇(民族学) |
|
|
|
01.论贵州古彝文编码字符集构建 |
0.72 |
0.10(通讯作者) |
《中文信息学报》2014年3期(核心期刊) |
02.论彝族黑贵白贱说的谬误 |
1.02 |
1.02(独著)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5期(核心期刊) |
03. 明代的韪书及其历史地位 |
0.71 |
0.71(独著)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9期(核心期刊) |
04..论彝文文献长诗休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 |
0.82 |
0.12(合著) |
《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3期(核心期刊) |
05. 彝族关于女性的审美观 |
0.86 |
0.86(独著) |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2期(核心期刊) |
06.《撮泰吉》与彝族寻根哲学观 |
1.01 |
1.01(独著) |
《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3期(核心期刊) |
07.神秘的“三”:彝族民俗事象文化意蕴探寻 |
1.21 |
1.21(独著) |
《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3期(核心期刊) |
08.彝族古代文学总观 |
0.89(独著) |
0.89(独著) |
《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3期(核心期刊) |
09.彝族民俗事象中神秘的三 |
0.66 |
0.66(独著) |
《民族艺术》1998年3期(核心期刊) |
10.贵州古彝文碑刻 |
0.90 |
0.90(独著) |
《民族艺术》1997年4期(核心期刊) |
11.《诗经.国风》与彝族民歌不存在源流关系 |
0.84 |
0.84(独著)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2期(核心期刊) |
12.出色和科学版本——《阿诗玛文化丛书》评介 |
0.15 |
0.15(独著) |
《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4期(核心期刊) |
13.清代韪书的繁荣及其贡献 |
0.8 |
0.8(独著) |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3期(核心期刊) |
14.论彝族古文献《阿诗玛》的休闲旅游开发价值 |
0.86 |
0.10(合著)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2期(核心期刊) |
15.保护彝文古籍文献资源,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
0.7 |
0.4(合著,通讯作者) |
《兰台世界》2014年8期(核心期刊) |
16.关于贵州彝文部件整理研究 |
0.68 |
0.15(合著) |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3期(核心期刊) |
17.论古彝文计算机输入软件开发的价值意义与前景 |
0.73 |
0.70(第一作者) |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国际会议,知网可查) |
18.论彝语标准格律诗“三段诗” |
. 0.81 |
. 0.81(独著) |
.《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5期(核心期刊) |
19.彝族《撮泰吉》“寓言”的所指与能指解析 |
0.89 |
0.79(第一作者) |
《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3期 |
20.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态文明——以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例 |
1.05 |
1.05(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
21.彝族知识崇拜论 |
1.04 |
1.04(独著) |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2008年第3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
22.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 |
0.81 |
0.81(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1期 |
23.英雄的衰落与彝族英雄史诗的式微:《戈阿娄》与《弥苦赫舍人》 |
0.55 |
0.55(独著) |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2007年第1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
24.彝文古籍状况述要 |
0.61 |
0.61(独著) |
《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2期 |
25.贵州彝族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开发研究 |
1.10 |
1.10(独著) |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3期 |
26.论彝语诗歌格律的研究 |
0.61 |
0.61(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6期 |
27..关于毕节历史文化研究的思考 |
0.60 |
0.30(第二作者) |
《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6期 |
28.论水西政权在彝族历史上的地位 |
0.67 |
0.67(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2期 |
29.影视戏剧与彝汉史志中奢香夫人的形象比较研究 |
0.60 |
0.86(独著) |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1期 |
30.毕节试验区发展历程研究——一 种综合视域的回顾与前瞻 |
0.92 |
0.92(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1期 |
31.贵州彝族文学的分期、分类及文本存在状况 |
0.65 |
0.65(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7期 |
32.千年水西 |
0.76 |
0.76(独著) |
《当代贵州》2013年16期 |
33.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及彝语诗歌的押调实证研究 |
0.81 |
0.81(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期 |
34.梅葛新论 |
0.82 |
0.82(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
35.增订《爨文丛刻》中的《献酒经》研究 |
.075 |
0.75(独著) |
《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2期 |
36.试论宗教信仰的变迁与重建 |
0.76 |
0.76(独著)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3期 |
37.当代彝学主体建构与学术发展的纵深考察 |
0.60 |
0.60(独著)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3期 |
38推进贵州彝语文信息化建设刍议 |
0.61 |
0.20(第三作者) |
《黑河学刊》2013年6期 |
39.新发现《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初考》 |
0.63 |
0.50(第二作者) |
《毕节学院学院报》2014年6期 |
40.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与《爨文丛刻.君代母系》所记奢香彝名考辩 |
0.68 |
0.50(第二作者) |
《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6期 |
41.人类学视阈下高等院校的彝学学科建设 |
0.70 |
0.50(第一作者) |
《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2期 |
42.论区域民族文化旅游的总体规划 |
0.71 |
0.71(独著) |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七辑)2013年12月出版 |
43.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
1.11 |
1.00(第一作者) |
《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期 |
44.推进贵州彝语文信息化建设刍议 |
0.65 |
0.35(第一作者) |
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国际会议) |
45.民族政策非线性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
0.85 |
0.85(独著)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待刊(核心期刊) |
46.夜郎族属新证——从贵州省赫章县夜郎时期铜镜发现铭文译释切入 |
0.86 |
0.70(第一作者) |
《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
二、论文集论文26篇(民族学) |
总字数(万字) |
本人承担字数(万字) |
出版、发表单位及时间 |
01.唐与南诏及与吐蕃的和亲比较研究 |
0.80 |
0.66万字(第二作者) |
《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
02.有关奢香夫人的文艺作品概论 |
0.83 |
0.73(第二作者) |
《水西传说——彝学文选》 作家出版社 2010年12月出版 |
03.论奢香精神 |
0.37 |
0.37(独著) |
《水西传说——彝学文选》 作家出版社 2010年12月出版 |
04.龙鹰骄子:支格阿鲁王 |
2.00 |
1.12(第一作者) |
《支格阿鲁文化研究——首届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0年3月出版 |
05.水西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
0.52 |
0.52(独著) |
《中国彝学》第三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 |
06.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概述 |
0.68 |
0.68(独著) |
《跨世纪的彝学探索》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 |
07.纳雍彝地名考释 |
0.83 |
0.83(独著) |
《纳雍彝学文集》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
08.彝族文献长诗中英雄的成长过程探索(上) |
2.07 |
1.52(第一作者) |
《贵州彝学》6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
09.韪书简史(一) |
0.88 |
0.88(独著) |
《贵州彝学》6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
10.从烟盒舞名称的演变探寻彝族民间舞蹈发展史 |
0.75 |
0.75(独著) |
《首届新平扬舞彝族烟盒舞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12月出版 |
11.阿诗玛:符号与象征 |
0.49 |
0.38(第一作者) |
《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
12.《阿诗玛》中的若干典故考释 |
0.67 |
0.31(第二作者) |
《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
13.译解文化传承基因 培育核心发展优势——论形势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0.54 |
0.54(独著) |
《全球化背景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
14.大众消闲旅游与民族文化浮世绘 |
0.64 |
0.64(独著) |
《民族文化保与旅游开发》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
15.民族文化产业化探讨 |
0.63 |
0.63(独著) |
《迈向小康社会的探索》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 |
16.彝族传统经济观念摭谈 |
0.37 |
0.37(独著) |
《黔西北民族文化纵横谈》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3年9月出版 |
17.《阿诗玛》三论 |
0.97 |
0.97(独著) |
《阿诗玛研究论文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2年12月出版 |
18.特色旅游开发中自然风景的民族文化定位 |
0.35 |
0.35(独著) |
《贵州彝学》4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
19.寻根:彝族历史文化的核心 |
1.13 |
1.13(独著) |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2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年4月出版 |
20.“滚山珠”:苗族舞蹈的奇葩(《从“滚山珠”探看苗族芦笙舞的生态与发展》) |
0.89 |
0.89(独著) |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2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年4月出版 |
21.彝族刻石习俗概观 |
0.63 |
0.63(独著) |
《贵州彝学》3 民族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
22.彝族“三段诗”的形成及结构初探 |
0.93 |
0.93(独著) |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1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0年3月出版 |
23.贵州省纳雍县境内的彝文彝汉文碑刻(二) |
0.58 |
0.58(独著)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 巴蜀书社 1999年5月出版 |
24.贵州古彝文书法刍议 |
0.75 |
0.75(独著) |
《贵州彝学》二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
25.彝族文化传承的策略选择 |
1.0 |
1.0(独著) |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3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
26.布摩文化研究的重点、难点与方向 |
0.70 |
0.60(第二作者) |
《毕摩文化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
三、其他论文与作品: 1.有《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做好风景区的民族文化定位》、《古彝文的规范统一与彝民族的认同》等28篇论文、短评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民族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等报纸上公开发表; |
2.有《昨天》《滚山珠》等百余篇文学作品在《山花》《花溪》等刊物发表; |
3.有《支嘎阿鲁故事》等37篇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在《故事会》、《南风》、《毕节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 |
4.有《从“滚山珠”探看苗族芦笙舞的生态与发展》、《历史的奢香与奢香的历史》、《治史明趋止奋斗香归真》、《彝族服饰演变史》、《美女漫话》等43篇论文、漫话在《民族古籍》、《彝族文化》、《苗侗文坛》、《乌蒙论坛》、《贵州统一战线》、《贵州民族宗教》、《毕节试验区》等内部刊物发表。 |
9.组织、主持、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有:
9.1:组织的重要学术会议:
中华字库——彝文字符集切字与属性标注研讨会(中国,贵州,毕节学院:2013年4月8日——10日)
9.2:主持的重要学术会议:
彝族文化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大方:2012年4月)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中国,贵州,清镇:2011年11月)
水西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贵州,黔西:2011年4月)
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学术研讨会(中国,贵州,毕节:毕节学院,2010年11月)
9.3: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中国科协第十四届年会(中国,石家庄:2012年);
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中国,贵阳:2013年);
第三次国际彝学研讨会(中国,云南,石林:2000年);
第四次国际彝学研讨会(中国,四川,美姑:2005年);
第五次国际彝学研讨会(中国,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首届国际芦笙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中国,贵州,凯里:1999年);
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云南,石林:2004年),等;
国内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25次。
10.主要学术贡献(摘自“毕节社会科学网”):
(1)首次确立“彝族三段诗”学术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首次规范了“彝族三段诗”的三种类型;编选出版了第一部“彝族三段诗”。在此基础上
(2)第一个提出了彝族有传统格律诗的理论。
(3)最先规范了彝族传统诗歌的韵目和韵部,并且对彝族古代诗学理论中提出的阴调、阳调和七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求出了其调值。
(4)通过发掘诗歌作品和建立诗学理论证实了 “彝族古代诗学理论”的历史真实性,解除了部分学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
(5)最先提出彝族古代文学是“以经籍为载体,以诗歌为主体,以三段诗为精华,以毕摩为主创,以人神为关照,以寻根为旨归”的理论。
(6)首次提出彝族有知识崇拜,论证了彝族古歌中关于知识发展的描述符合人类智慧发展的轨迹;提出了彝族有“寻根”的哲学传统的观点。
(7)总结了彝族服饰进化的脉络和彝族传统关于女性的“肤黄、鼻直、颈长”的哲学审美观。
(8)通过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结合彝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散点式”开发与通过译解文化传承基因、培育核心发展优势进行传承的理论。
(9)运用新方法对彝族英雄史诗中英雄的成长与英雄史诗的成长性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新成果。
(10)首次对世界上以家族世袭形式统治贵州西部时间最长(1474年)的水西家族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独特的则溪制度、九扯九纵制度给予厘清。
(11)第一个对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对彝族迁移情况、平均寿命、受教育情况、总和生育率、人口增长速度等进行了计算和预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2)参与编纂并组织公开出版了贵州彝族第一部家史,为贵州彝族其他家支撰写家谱提供了参照。
11.参加编纂、编写的书籍
本人任职 |
书名 |
作者 |
出版单位及时间 |
主编 |
编委主任 |
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 |
王继超 |
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 |
|
编委主任 |
彝学纵横 |
王继超 |
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 |
|
副主编 |
彝学研究(第二辑) |
集体 |
民族出版社,2012年 |
张学立 |
参加 |
贵州文学六百年(古代近代卷) |
集体 |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 |
王晓卫 |
顾问 |
水西传说——文学作品选 |
集体 |
作家出版社,2010年 |
安荣祥 |
顾问 |
水西传说——彝学文选 |
集体 |
作家出版社,2010年 |
安荣祥 |
顾问 |
《撮泰吉》调查研究文集 |
集体 |
贵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
陆 刚 |
参加 |
创新求是服务决策(中共贵州省委2010年度重大问题调研成果汇编) |
集体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 |
李 裴 |
参加 |
创新求是服务决策(中共贵州省委2009年度重大问题调研成果汇编) |
集体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
李 裴 |
参加 |
创新求是服务决策(中共贵州省委2008年度重大问题调研成果汇编) |
集体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 |
李 裴 |
顾问 |
《彝文字典》(增订本) |
集体 |
贵州民族出版社,在版 |
马立三陈 英 |
参加 |
毕节试验区志 |
集体 |
内部出版,2012年 |
秦如培 |
副主编 |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第一辑——第四辑) |
集体 |
内部出版,2008年——2010年 |
秦如培 |
编委 |
毕节试验区干部读本 |
集体 |
内部出版,2010年 |
秦如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