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项目 | 重点学科 | 研究基地 | 博物馆 | 规章制度 | 下载 | 工作计划 | 办事指南 
刘云副研究员学术简历
2022-03-03 20:35     (阅读:)

刘云副研究员学术简历

一、学术简历

刘云,男,彝族,贵州赫章人,生于1967年3月,出生毕摩世家,彝名阿氐耐,本科学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贵州省彝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秘书长,毕节市彝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秘书长。

1987年8——1994年8月,中师毕业后先后在赫章县以那小学和珠市彝族乡中心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1994年8月——2013年8月,在赫章县珠市民族中学、珠市乡教辅站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珠市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珠市乡教辅站站长、珠市中学校长等职,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2007年6月,被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评为“毕节地区‘两基’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其间先后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发表了3篇教育论文;

2013年8月——今,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工作,副研究员职称,先后发表20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2省部级课题,1项中央民族文字出版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民族古籍基地课题参加10余个课题研究(其中4个省级课题,3个国家课题),出版了2本研究专著。

二、课题研究

(一)主持课题(4项)

1.主持完成2014年贵州省民委古籍基地研究课题“黔西北彝族卢比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4006);

2.主持完成2016年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课题“特色文化产业政策背景下的彝族刺绣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YXJDY1602)。

3.主持完成2018年中央民族文字出版基金项目“彝族卢比整理研究”。

4.主持完成2019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散藏彝文古籍文献收集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9GZYB81

(二)参加课题(13项)

1)参与周白南主持的2013年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数据库的贵州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3GZYB65);

2)参与周白南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XYY010);

3)参与完成禄玉萍主持的2015年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贵州馆藏彝文古籍调查与研究”;

4)参加完成吴勰主持的2016年国家语委项目“基于彝文古籍文献的贵州传统彝文字符整理及其输入法软件开发研究”(项目编号HQ135-7);

5)参加完成王明贵主持的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今译与研究”。

6)参加完成王明贵主持的2017年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研究(项目编号SS2017009)。

7)参加完成2017年杨娟主持的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彝语新词术语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刘云参加课题补充资料

8)参加完成禄玉萍主持的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2017年课题“贵州彝学学术史研究”(YXJDY1715);

9)参与完成杨娟主持的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2019年课题“贵州彝学研究70年学术整理与研究”(YXJDY1902);

10)参加完成杨娟主持的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2014年课题“基于《海腮耄启》的彝族家道教育研究”;

11)参与完成姜枫主持的贵州民族古籍研究基地2015年课题“黔西北彝文石刻图案搜集整理研究”;

12)参与文启杨主持的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2015年课题“黔西北彝族‘恳洪’搜集整理研究”;

13)参与杨娟主持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课题“黔西北彝族婚嫁歌文化生态调查研究”(YZWH2109)。

 

三、发表论文(中国知网收录文章21篇)

[1]刘云. 基于“国标”的彝文古籍著录探讨[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39(02):55-61.

[2]陈善雄,韩旭,林小渝,刘云,王明贵. 基于MSER和CNN的彝文古籍文献的字符检测方法[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6):123-133.

[3]陈善雄,朱世宇,熊海灵,赵富佳,王定旺,刘云. 一种双判别器GAN的古彝文字符修复方法[J]. 自动化学报,,:1-13.

[4]刘云,杨娟. 贵州彝学研究70年回顾[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38(02):52-59.

[5]杨娟,刘云. 贵州彝学研究70年成果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94-99.

[6]陈善雄,王小龙,韩旭,刘云,王明贵.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古彝文识别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46(03):261-269.

[7]刘云. 特色文化产业政策背景下的彝族刺绣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02):18-23.

[8]刘云. 特色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彝族刺绣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7,15(02):24-27.

[9]刘云,杨娟. 试析支格阿鲁神话的人性与民族性特征[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5):27-29.

[10]杨娟,刘云. 彝族语言中的量词分析[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8-22.

[11]刘云. 彝文古籍翻译体例研究[J]. 民族论坛,2015,(06):97-99.

[12]杨娟,刘云. 彝族语言中的数词分析[J]. 语文学刊,2015,(12):14-15.

[13]刘云,杨娟. 试析彝族支嘎阿鲁英雄传说的发展和演化[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4):73-76.

[14]杨娟,刘云. 基于《海腮耄启》的彝族传统家道教育研究——以彝族传统婚礼家道教育为例[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33(02):40-43.

[15]刘云,杨娟. 黔西北彝族“卢比”的道德教育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33(01):72-75.

[16]刘云. 黔西北彝文部首系统的整理与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79-80.

[17]刘云. 试析彝文笔画系统的整理——以黔西北彝文为例[J]. 毕节学院学报,2014,32(07):33-36.

[18]杨娟,刘云. 彝语语音与汉语语音的异同——结合英语音标兼述彝语注音音标的学习方法[J]. 毕节学院学报,2014,32(06):9-14.

[19]刘云. 彝族口碑古籍保护刍议——以黔西北毕节市为例[J]. 民族论坛,2014,(05):63-65.

[20]刘云. 黔西北彝文部件与结构分析[J]. 语文学刊,2014,(10):12-13.

[21]刘云,吴勰. 试述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J]. 毕节学院学报,2014,32(03):30-35.

 

四、著作(7部)

(一)出版著作(2部)

1)《赠确数》,贵州大学出版社,独著,2018年版;

2)《彝族卢比精选译注》,贵州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2020年版。

(二)编辑著作(5部)

1)《支格阿鲁史诗传承利用研究》,第三主编,民族出版社,2020年版;

2)《韪书丛考》(甲编),贵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副主编;

3)《奥吉戈卡彝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编委;

4)《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编委;

5)《彝学纵横》,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编委。

 

五、奖项(1项)

《彝族卢比精选译注》获得贵州省第八届文艺奖民间文学三等奖。

六、专利、著作权(2项)

1)由我院开发设计的“贵州传统彝文输入法V1.0”,于2015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001855号;登记号:2017SR416571)。(第9署名作者)

2)由西南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共同开发的“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古彝文识别方法”,于2021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或专利号:201810638037.5;发文序号:2021080301069700)。(第5 署名作者)

 

七、荣誉称号、社会兼职(4项)

1)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2)贵州省彝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副秘书长

3)贵州省毕节市彝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秘书长

4)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测试员(2016年批准)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邮箱:bjxy_yxyjy@163.com
校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电话:0857-8331312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