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7日上午,毕节学院承担的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古彝文整理及计算机输入软件”结项评审会在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国内的专家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对该项目进行评审,一致同意该项目结项。
评审会由张学立院长主持,学校党委书记陈永祥致欢迎辞。国家民委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家组组长黄建明,贵州省计算机学会微机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贵州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孟传良,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仁津,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继超,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启仁,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李秦伟,贵州师范大学机电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胡圣波及我校副院长梁杰出席会议,学校科研处、彝学研究负责人及项目组所有人员参加会议。
项目组人员分别就“古彝文整理”、“古彝文计算机输入软件”开发情况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看了软件演示,审阅了评审资料,通过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结项鉴定并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项目组提供的资料详实,达到结项要求。二是项目完成了古彝文计算机输入软件研发,以《滇川黔桂彝文字典》和《彝文字集》为基础,进行了古彝文整理增补,并且建立了古彝文字库5637(含部首)古彝文字,实现了古彝文两种形码输入,把古彝文的传统书写方式提高到计算机信息化的高度,对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意义。三是项目进行了古彝文输入法的研究,实现了基于Unicode国际编码标准的古彝文输入,建立了古彝文字库,研发方案合理。项目研发的古彝文两种形码输入方式,解决了彝语方言不统一的实际问题,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四是项目经费使用合理。
据悉,该项目于2005年12月27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下达立项通知书,由毕节学院彝文古籍研究所所长陈英主持。在为期六年的研究中,项目组工作人员从广泛使用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彝语六大方言区,25个土语区中现今仍在使用的古彝文中,通过对已收集进入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协作组整理出版的《彝文字典》,《彝文字集》中收录的8万多古彝文的进一步规范整理,归纳出古彝文构字书写的共同规律,告别古彝文的传统书写方式,实现古彝文的超方言书同文,实现彝文信息输入的历史性跨越,对彝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