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项目 | 重点学科 | 研究基地 | 博物馆 | 规章制度 | 下载 | 工作计划 | 办事指南 
彝族天文历法
2012-09-14 00:00     (阅读:)

 

彝族先民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观察太阳和北斗七星的升降变化,掌握了季节更替规律,创制出自己特有的《十月历》。

根据探索调查成果,陈久金、卢央、刘尧汉三位专家合著的《彝族天文学史》问世,引起世界天文学界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

日本天皇宇佐神宫的世袭祭史——马场纪美史先生,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知晓中国彝族古代使用过以北斗柄指向定寒署,以太阳运动定冬夏的《十月太阳历》后,惊叹道:“这一事实对我的冲击,就象原子弹的冲击波一样强烈”。他在《北辰信仰的起源与宇佐神宫》论述中写道:“彝族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就有发达的天文学了……彝族不仅是中国天文学的创造者,而且还是由周王朝,甚至经过春秋战国而由秦汉继承下来的‘中原文化’的奠基者,……这就意味着,中国大陆文化的开拓者,就是这些古先民。”

由此,彝族《十月历》今已被称之为《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结束了《太阳历》产生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之类纷纭之说。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是依太阳照射地球纬度的周期,把一年分为十个月,每月为三十六个属相日,每两个月(72天)为一季。一年五季,用尼、舍、液、省、舵(土、金、水、木、火)五个元素(五行)分“闳普”(公或阳月)“闳莫”(母或阴月)。译义如下表:

彝族十月太阳历五季五行相生和换季物候译义与阴历月份对照表

甲月木公

木季

水生木

木母未日变

赶牛犁地忙

正二三月

第一个星回节——火把节

乙月木母

丙月火公

火季

木生火

火母酉日变

蜻蜓舞沟间

四五六月

丁月火母

戊月土公

土季

火生土

土母亥日变

树叶始变黄

六七八月

己月土母

第二个星回节——彝族年

庚月金公

金季

土生金

金母丑日变

老鹰回南方

八九十月

辛月金母

壬月水公

水季

金生水

水母卯日变

大雁回南方

十冬腊月

癸月水母

彝族先民们以天数、地数辨东南中西北(五方)生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学说,是一位叫“确能额”的天文学者,给天地“打记号”产生的;后来又经过名叫“额旭”和“闳施”的历法学者归纳;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天阳地阴交融,生五方五行。译如下图:

 

彝族先民以天数、地数辨五方、生五行的论述,与汉文古籍《易经》中“一变生水,六化成之”理论相吻合;前表所列物候变化与农事活动,与中国古代《夏小正》所记相似;五季分段,与先秦“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五季相对应。

彝文古籍记载的先天八卦:哎哺、且舍、鲁朵、哼哈,

与汉文古籍记载的八卦:乾坤、离坎、震巽、兑艮对应相通。

因此,日本马场纪美史先生在其论著中感叹道:“《淮南子》几乎一模一样地继承了古代彝族的宇宙理论,这一事实却鲜为人知”。

随着岁月之推移,时代的变化,彝族先民们结合中原阴历,创作出《妥鲁立咪数》(《宇宙人文论》)留传至今。该古籍在毕节地区翻译完成后,由北京民族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三月正式出版发行。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邮箱:bjxy_yxyjy@163.com
校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电话:0857-8331312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