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与研究”推进工作会在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项目首席专家、毕节学院院长张学立教授主持会议,毕节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黔柱博士,各子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代表16人参加会议。
张学立教授指出,“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与研究”是贵州第二个、贵州小的市州高校第一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是通过校内外联合攻关争取得来,项目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做好这个项目是奠定毕节学院作为彝学研究重镇的重要基础,是提升毕节学院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支撑。要从调查收集整理濒危彝文古籍、整理编纂书目提要、组织翻译精品彝文古籍着手,展开广泛而精深的调查研究,以调研报告、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在中期检查前要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最终要出版10部子项目成果。张学立教授要求,项目组全体参与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集中精力,分头突破,采取倒计时的方法,拿出细化的工作方案,把任务分解到人,根据上报教育部的“投标评审书”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拿出各个子项目的成果。张学立教授强调,根据各个子项目的任务轻重、工作难易程度,把项目经费划分给各子项目负责人,由子项目负责人根据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自主使用。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管理,提供周到的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项目联系单位彝学研究院要及时督促、加强联系,协助首席专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会上,项目联系人、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推进情况。自2012年11月2日本项目开题以后,根据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领导、开题评议专家的意见,本课题子项目从10个精缩为5个,同时强化了总项目研究报告,形成1总5分的项目结构:即1个总项目研究报告,5个分项目成果。原参与各个子项目申报的负责人,合并为现5个子项目的共同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了3个原来申报时的子项目,撤销了1个原来申报时的子项目,加强总项目的力量,提升总项目的质量。经过优化后的项目结构,需要提供1部40万字以上的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总项目成果,3部各20万字以上的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研究专著、调查研究报告,3部各20万字以上的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精选翻译作品,3部各20万字以上的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精选原著选辑,1部20万字左右的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总目提要,合计11部著作,共计240万字以上;中期发表论文31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2篇。
与会人员就首席专家、总项目负责人与子项目负责人的任务分配、相关职责、权利、义务、经费安排等商讨了有关协议,议定后分别进行签署,扎实推进项目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