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项目 | 重点学科 | 研究基地 | 博物馆 | 规章制度 | 下载 | 工作计划 | 办事指南 
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2013年工作情况
2014-12-25 11:10     (阅读:)

2013年,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地(设在彝学研究院)在省民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开展工作,以抢救彝族古籍为重点、研究彝文古籍为己任,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多收彝文古籍,加强彝族文化博物馆建设

深入全市各县、区以及相邻周边省市,长途跋涉到民间搜集彝族古籍、文物、实物,目前搜集到的古籍等有:

(一)古籍文物部分

1、在水城县果布戛搜集到的有2件,分别是:占卜书1套,献酒经1本。

2、在纳雍县新房乡搜集到的有13件,分别是:占卜书1本,献酒经1本,献水经1本,开路献酒经1本,招灵经1本,投确数、指路书合订本,建房通书1本,月纠博数1本,诺拃书1本,禳解灾星书1本,献山经书1本,载数1本,暑莫1本。

3、在云南省宣威市窝都乡核桃村搜集到的有12件,分别是:以陡数2本,招灵献酒经1本,做斋献酒经1本。鲁布则1本,鲁多根源1本,鲁布投法1本,诺拃书2本,耿挪布书1本,莫能楚1本,择期通书1本。

4、在赫章妈姑镇九股水村搜集到的有28件,分别是:诺拃书1本,也代素1本,布角扑素1本,死搜麻迫1本,鲁布角毛1本,趴杂素1本,载素1本,腻慕素1本,直候素1本,杂素1本,细杂素1本,也代素1本,岩歹买哈1本,玉抖素2本,米那素1本,宇忠直候1本,布偷素1本,理米1本,披车素1本,拃书1本,载书1本,六祖历史1本,细载书1本,占卜书2本,恳洪素1本,努讴书1本。

5、在赫章珠市乡光明村霭禄组搜集到的有49件,分别是: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典契6张,民国典契3张(贵州省税务厅统一印制),民国典契15张(民间自制典契),民国纳税单20张(规范票据),民国时期办酒席收礼账单2份,彝文契约1张,1954年土地房产所有证1张,1955年赫章县粮食定购定销通知书1张。

6、在威宁县板底乡雄鹰村搜集到的有:民国官金券3张。

7、在大方县核桃乡核桃村搜集到的有:彝文碑1块。

(二)实物部分

1、在威宁县板底乡雄鹰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8件。

2、在威宁县盐仓镇娱满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1件。

3、在威宁县雪山镇银光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2件。

4、在威宁县大街乡嘎基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3件。

5、在威宁县云贵乡马街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9件。

6、在赫章县双平乡石榴岗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1件。

7、在威宁县板底乡曙光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33件。

8、在大方县核桃乡核桃村搜集到生活用具实物有30件。

二、积极开展研究,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依托课题开展古籍研究

1、我院申报成功的正在研究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发表论文10多篇,预计能按期结题。

2、王明贵研究员申报的2013年度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增订〈爨文丛刻〉经书研究》课题已发表论文2篇,还可发表1篇,能够按时结题。

3、王俊博士申报的2013年度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研究—基于彝文古籍〈摩史苏〉的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课题已发表论文1篇,能按时结题。

4、禄玉萍副研究员申报的2013年度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毕节彝族文化博物馆馆藏彝文古籍插图整理研究》课题已发表论文1篇,能按时结题。

(二)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努力发表研究成果。

1.吴勰副研究员等参加了中国科协2013年贵阳年会,提交了与贵州彝文古籍整理相关的论文1篇。发表了其它相关论文2篇。

2.王明贵研究员参加了省民委举办的“民族古籍进校园”论坛及“汲古黔谭”论坛,提交《奢香彝名考》等2篇论文。另外,发表了《清代韪书的繁荣及其贡献》、《千年水西》、《梅葛新论》、《历史的奢香与奢香的历史》、《没有〈爨文丛刻〉这部书》、《彝语诗歌的押调实证研究》等6篇论文。出版了专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彝族》、《奥吉戈卡彝学研究》、《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合作主编)。专著《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在省民族古籍办的资助下签订了出版合同,预计2014年4月出版。主编的《贵州彝族文学史》完稿并交付评审,其中有专门关于彝文文学的部分中彝文古籍《摩史苏》等的研究。

3.陈兴才副教授、王俊博士、禄玉萍副研究员、王明亮翻译等在《毕摩文化论文集》中发表了与彝文古籍相关的研究论文5篇。

4.王俊博士与他人合作的专著《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已出版,并发表了3篇相关论文。

(三)举办或参与学术会议,积极申报成果奖励。

1.2013年4月与中央民族大学、市彝学会共同主办了“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华字库*彝文字符切字与属性标注学术研讨会”。

2.彝学研究院2013年7月与毕节市彝学会共同举办了彝族原生态歌舞汇演。

3.王明贵研究员与彝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王继超译审的专著《水西简史》,彝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母进炎教授与王明贵研究员、王维阳老师等的专著《黔西北文学史》分别荣获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这两部作品中都有《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等相关的彝文古籍研究的内容。另外,王明贵作词、周正军作曲的《奢香》获得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二等奖。

5.彝族文化博物馆在全省的激烈竞争中成功评选为全省教育系统5个文化育人基地之一,彝文古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三、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古籍人才

2013年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认真遴选、考察,调入5名熟悉彝语彝文的专业人才。1名同志评上副研究员。1名同志到西南大学脱产学习古文字专业。壮大了力量。增加了5名兼职研究员。

彝学研究院2013年获得贵州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1项,资金10万元,拓展了研究平台。

2013年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落户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增加了新的教学、研究平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搜集文物、古籍难。多数文物、古籍早已被有关部门搜去了,只有少数散落在民间,搜集难度大。一是他们不愿拿出来,要通过促膝谈心,反复的做思想工作;二是要价较高,漫天要价,收购价格难以谈拢,一件文物、古籍要往返几次才能成功;三是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有的彝文碑在崎岖的山谷之中,要通过人抬马运,消耗重金才能运到。

2、古籍翻译、研究人才不足。翻译、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3、工作经费严重欠缺,科研投入不足。

四、2014年初步计划

1、继续做好文物古籍的搜集工作;加大彝文古籍整理力度。

2、积极申报古籍研究方面的课题,逐渐提高翻译、研究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搞好团队建设。

4、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5、多请示汇报,努力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

二零一四年元月十日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邮箱:bjxy_yxyjy@163.com
校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电话:0857-8331312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