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的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为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干部教育条例》)、《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1—2015年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全校工作大局,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重点,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懂教育、善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总体要求
通过对《干部教育条例》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以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全员培训目标基本实现,使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
三、培训对象
以学校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考虑部分科级干部。
四、培训内容
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干部队伍的实际,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以县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抓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把政治理论培训放在首位,坚持对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训,同时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培训和技能训练。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在培训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水平。
1.政治理论方面。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提倡多学点哲学。引导广大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点进行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教育培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广大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2.政策法规方面。以宪法和党章为重点,着力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监督条例》、《干部教育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3.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方面。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特点,围绕履行岗位职责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以群众路线为重点的工作方法培训,加强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创新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4.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围绕提高干部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需要,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开展经济、管理、心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的学习,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五、培训目标和形式
(一)培训工作目标。从2013年起,采取在职学习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管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五年内,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轮训两次,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三个月。要重点加强对各工作部门党政正职、45岁以下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同时,注意抓好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培训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采取脱产培训、在职集中学习培训、网上学习培训、业余学习培训、出国出境培训、社会实践、挂职等多种形式,并且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研讨班、读书班,满足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需要。
1、组织调训。选送处级干部到国家、省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省委高校工委、本校及市委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2、在职学习培训。
(1)学历教育。鼓励年轻管理干部(45周岁以下)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全面提高我院管理干部的学历层次,使我院45岁以下青年管理干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10%以上。
(2)举办专题报告会和讲座。根据工作需要,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一月一专题”活动,每学期安排4—5次报告会和讲座,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参加。
(3)组织专题研讨。结合学院的实际工作和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每学期拟定部分研讨专题,注意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分别组织不同岗位的处级干部进行专题讨论,每学年组织1—2次。
(4)网络培训。加强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沟通,做好学校处级干部的网上培训工作,将处级干部分成三类(新任副处级干部、新任正处的干部、级别未变动的干部)进行培训,每一类进行一期培训。
3、出国出境学习培训。为实施学院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根据工作需要,加大管理干部出国、出境学习培训力度,开阔国际视野,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每年安排2—5人到国外高校参观学习培训,使主要的党政管理干部都能够参加出国出境参观学习培训。
4、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方式之一。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青年管理干部深入机关、工厂、企业、农村进行社会考察或挂职,使大家接触社会、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培训安排
我校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五年内学习培训至少两次,学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三个月,每年派出处级干部26人次进行学习培训,初计划安排为。
培训 总数 |
时间 要求 |
五年计划 |
备注 |
2013年 (人次) |
2014年 (人次) |
2015年 (人次) |
2016年 (人次) |
2017年 (人次) |
97 |
累计一个月以上 |
省外 |
省内 |
区内 |
省外 |
省内 |
区内 |
省外 |
省内 |
区内 |
省外 |
省内 |
区内 |
省外 |
省内 |
区内 |
|
8 |
10 |
8 |
8 |
10 |
8 |
8 |
10 |
8 |
8 |
10 |
8 |
8 |
10 |
8 |
|
七、培训措施
1、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派出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2、充分利用西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对口支援的优势,每年选派4名处级干部进行挂职培训。
3、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对处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4、学校主要领导每年对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开设一次专题培训会。
5、由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的校内相关培训。做到应训的干部一个不能少,但培训的标准一点不能降。
八、培训考核与组织领导
根据《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督导检查和考核激励办法》,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立干部培训考核制度,健全干部培训档案;严格考勤制度,每年对每个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进行统计;参加培训的干部学习结束后,要求写出培训小结;处级干部在年度考核时,要进行学习培训汇报。把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学校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对重点培训项目给予重点保证。要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全院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建章立制、督促检查。要发挥好党政干部培训工作的职能作用,抓好组织落实。各部门要对干部培训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中共毕节学院委员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