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2023版)

作者:李永湘时间:2023-10-11点击数: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2023版)


专业带头人:李永湘


一、专业基本信息

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2022年6月获批贵州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是集现代机械、电子科技、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专业。本专业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特别是黔西北地区对先进装备及智能机电人才的亟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能服务毕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以智能化、信息化和机电液控制为特色培养能在机电系统、工业自动化、智能数控等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等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1.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面向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以智能化、信息化和机电液控制为特色,掌握机械、电子、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从事机电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机电设备的运用、检测、维护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能服务毕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目标内涵

根据上述目标定位,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培养目标1】道德素养:具备强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素养过硬、法治意识强、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满足新时代中国新经济、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2】专业知识:掌握机电系统设计及应用所需要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技术,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3】团队协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强,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能够独立解决机电系统工程项目中碰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培养目标4】创新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能够跟踪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思想开放、善于创新、勇于尝试,能根据机电一体化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思路。

【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能力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 目标评价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评价包括: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合理性的评价对象为最近一次修订的培养目标。评价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定位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本专业办学特色,是否对毕业生就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职业定位以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清晰合理的描述。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对象为本专业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调研对象人数或比例必须具有代表性,通过开展针对毕业生本人、毕业生用人单位及行业组织等相关利益方的调研工作,依据跟踪和调查得到的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总体判断。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必要的本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现代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1-2:能针对机电系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指标点1-3:能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来分析和判别机电系统的性能。

指标点1-4:能将专业知识和分析结果用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或改进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现代机电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2-2:能运用基本原理和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认识到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可选择。

指标点2-3:能运用基本原理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恰当的表达和建模,分析并判断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满足工程需要的机电系统、部件、零件和工艺流程,包括机电系统、单元、零件和工艺流程的设计、制造与控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能针对特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并进行方案设计。

指标点3-2:考虑社会、安全、法律、环境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指标点3-3:能通过建模对机电系统、部件、零件及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系统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指标点4-2: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的机构、部件、系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研究。

指标点4-3:能正确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能用文献检索工具、网络工具、现代工程工具等,查询并分析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所需的相关研究资料。

指标点5-2:能运用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及软件开发等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表达。

指标点5-3:能运用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及软件开发等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设计、预测与模拟,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4:能用测量工具和技术对机电系统的机构、部件、系统等进行检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指标点6-2:在工程实习和实践中,能分析和评价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相关设备、技术、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能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本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指标点7-2:能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设备、技术及工艺的开发和应用,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掌握与工程实践相关的人文、历史、环境、法律、安全、伦理等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养。

指标点8-2:理解客观公正、诚信守则、实事求是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指标点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在多学科背景下与其他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指标点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指标点9-3:能胜任团队负责人的角色与责任,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绘制工程图纸,通过口头、书面、演示文稿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3:能通过阅读文献和交流,了解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原理,了解机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成本构成、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等问题。

指标点11-2: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将管理原理、技术经济方法应用于机电产品开发、制造及工艺设计等过程。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认识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指标点12-2:具有获取新知识、技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

分解指标点

1.工程知识:掌握必要的本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现代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1-2:能针对机电系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指标点1-3:能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来分析和判别机电系统的性能。

指标点1-4:能将专业知识和分析结果用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或改进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现代机电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2-2:能运用基本原理和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认识到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可选择。

指标点2-3:能运用基本原理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恰当的表达和建模,分析并判断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满足工程需要的机电系统、部件、零件和工艺流程,包括机电系统、单元、零件和工艺流程的设计、制造与控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能针对特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并进行方案设计。

指标点3-2:考虑社会、安全、法律、环境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指标点3-3:能通过建模对机电系统、部件、零件及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系统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指标点4-2: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的机构、部件、系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研究。

指标点4-3:能正确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能用文献检索工具、网络工具、现代工程工具等,查询并分析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所需的相关研究资料。

指标点5-2:能运用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及软件开发等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表达。

指标点5-3:能运用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及软件开发等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设计、预测与模拟,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4:能用测量工具和技术对机电系统的机构、部件、系统等进行检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指标点6-2:在工程实习和实践中,能分析和评价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相关设备、技术、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能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本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指标点7-2:能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设备、技术及工艺的开发和应用,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掌握与工程实践相关的人文、历史、环境、法律、安全、伦理等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养。

指标点8-2:理解客观公正、诚信守则、实事求是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指标点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在多学科背景下与其他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指标点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指标点9-3:能胜任团队负责人的角色与责任,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绘制工程图纸,通过口头、书面、演示文稿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3:能通过阅读文献和交流,了解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原理,了解机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成本构成、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等问题。

指标点11-2: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将管理原理、技术经济方法应用于机电产品开发、制造及工艺设计等过程。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认识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指标点12-2:具有获取新知识、技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说明: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在相应栏中划√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


四、核心课程

电机与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毕业条件及学位条件

(规定的学制、修业年限、毕业条件以及学位授予条件。)

1.学制:2

2.修业年限:23

3.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需至少修满毕业要求中的85学分,其中通识课教育类必修11学分,通识课教育类选修至少12学分专业课教育类必修15学分,专业课教育类选修至少21学分,素质拓展类课程至少4学分,第二课堂必修4学分,素质实践课程必修2学分,专业实践课程必修16学分为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原则上跨专业必修学分可以抵专业选修和通识选修(通识选修中必选科目除外)。

4.学位授予条件:学生本科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并符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且体质健康测试必须达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Copyright© 202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 黔ICP备14006958号- 1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