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我院白晓龙博士及其团队在《Forests》期刊上发表《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文章

作者: 发布:2024年09月11日 09:06 

    2024818日,白晓龙博士及其团队在《Forests》期刊上发表题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功能性状差异》(Differences in leaf functional traits of Quercus rehderiana Hand.-Mazz. in forests with rocky and non-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的论文(Article)。该期刊为林学JCR一区,中科院分区二区。该论文明确了毛脉高山栎叶片适应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策略的差异,即石漠化生境毛脉高山栎采取资源保守策略,非石漠化森林采取资源获取策略。

 

  这篇文章评估了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形态、解剖和化学元素特征差异,并研究了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的形态、解剖和元素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厚度、比叶面积、下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高于非石漠化林,但其叶面积小于非石漠森林。对于元素含量而言,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叶片钙、镁含量和氮磷比高于非石漠化森林,而叶片钾、磷含量低于非石漠化森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森林表现出较厚的叶组织和较低的养分浓度的资源保守策略,而非石漠化森林表现出较大的叶面积和钾浓度的资源获取策略。

 

    图1 石漠化森林(RD)和非石漠化森林(NRD)15个个体叶片功能性状与载荷关系的主成分分析(PCA)前两轴坐标图。图片摘自申请人论文Bai et al. (2024). Differences in Leaf Functional Traits of Quercus rehderiana Hand.-Mazz. in Forests with Rocky and Non-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Forests, 15(8), 1439.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和非石漠化森林毛脉高山栎采取不同的叶片性状组合适应石漠化和非石漠化环境。

该论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白晓龙博士,致力于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先后在Journal of Plant EcologyBiotropicaForests等生态学主流SCI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四篇。主要参与作者包括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冯图教授、何斌教授、李望军副教授、陈洋博士、邹顺博士。该论文得到贵州省典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态学区域一流学科、毕节市六冲河流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人才团队等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f15081439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22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  
邮编:551700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