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祥友时,他正在采摘火红的辣椒。 “你看看,我这是套种在8亩艳红桃地里的,今年仅辣椒收入就有2万多元。”陈祥友揩了把汗水,满脸兴奋。“还有呢,桃树在汤镇长指导剪枝整形下,已经挂果,卖桃收入也有近3万元。” 56岁的陈祥友家住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银山组,那里石漠化严重,过去村民大多种烤烟、包谷,收成好坏全得看老天爷脸色。 陈祥友的家庭情况特殊:父母80多岁,妻子双目失明,儿子在外务工只能勉强养活自己。一家人生活就靠陈祥友种几亩地,经济困难。 2014年,村民杨朝忠种植艳红桃,陈祥友跟着种了8亩。 大家都认为,桃树嘛,种下去就行了,到时间自己会开花结果。三年过去了,桃树确实开花结果了,但结出的果实比市场上的艳红桃小一半多,一元钱一斤都没人要。 正当村民气馁时,2016年2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讲师汤春燕被选派到大方县黄泥塘镇挂任科技副镇长,在银山组调研时,看到满山桃树没有剪枝,且部分桃树已患上了缩叶病,她心急如焚。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她发挥专业优势,手把手教村民剪枝,教村民管理,教村民防治病虫害。 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汤春燕传授的管理技术对桃树进行了打理。还有的村民则有些怀疑:剪几下,桃子就能大个了? 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大家对汤春燕竖起了大拇指。“不服气不行啊,科学管理的桃子个头大得多,平均七八两一个,卖价也涨到3.5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陈祥友笑着说。 随后,在汤春燕建议下,村里成立合作社,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今年,所有的种植户都对桃树进行了剪枝、疏花疏果和病虫害防治。 汤春燕还指导村民在林下套种辣椒、生姜、黄豆等矮秆植物,或者套种中药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既不影响桃树成长,又增加了收入。 “今年我们1100亩果园,有三分之一桃树挂果,亩产值超过了4000元,到盛果期还不止这么多。林下套种的辣椒等经济作物亩产值超过3000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朝忠扳起指头算收入账。 汤春燕还为银山果园制定了发展规划,指导群众种脆红李、冰脆李等,丰富果园品种。并帮助村里申报了88万元石漠化治理项目、32万元果园田间便道建设项目,支持果园远期发展。 “汤春燕就是我们的‘财神’。”银山组的老百姓听说汤春燕挂职即将到期,集体要求镇里将汤春燕留下来,“我们舍不得她走。” 在毕节,像汤春燕这样在乡镇挂任科技副职的农业科技专家有上百人。 这得益于毕节市创造性地开展科技联乡帮村活动,组织选派农业科技人才挂任乡镇科技副职,任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并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壮大特色主导产业,让农业科技人员真正扑下身子,把科技送到群众手中。 据了解,该市共选派195名农业专家挂任乡镇科技副职、324名科技特派员、2192名农业辅导员开展科技帮村活动。截至目前,他们共帮助制定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近3000个、培育主导产业2000多个,培训群众近4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