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资助大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管理
1.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 琳
副组长:陈昌禄
成 员:各学院分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
2.校级专家委员会
校级专家委员会成员在各学院专家委员会成员中遴选,负责省级以上双创项目的评审推荐、检查、验收。
3.各学院成立双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定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项目”)的工作规划、条件提供、导师配备、遴选申报等。专家委员会委员由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专家组成,负责双创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
二、总体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双创项目的申报工作,广泛动员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积极参与项目指导工作,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达到学校“12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大学生人人参与双创项目,力争将此项工作成为审核评估、专业评估中人才培养效益的有力支撑。
各学院要向学生解读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创业学分的要求,以双创学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申报。根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学生毕业前至少有3个创新创业学分是通过参加双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获得。
三、项目管理
“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在类型上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在类别上从2021年起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两类。
(一)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基于前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类别
1.一般项目:按每年惯例申报的“国创计划”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1/3。
2.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为2021年起新增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创计划”立项项目总数的2%(项目指南详见附件3)。旨在鼓励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出创新创业成果。视项目进展情况,优先邀请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三)项目经费
1.经费管理实行二级学院负责制。二级学院负责对学校划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和审核,对项目组使用经费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应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2.经费使用
经费开支需按项目预算计划执行,项目经费使用范围:①社会调研、参加学术交流费用;②资料、实验耗材、软件购置,测试等费用;③资料打印费、学生撰写的与项目有关的论文版面费等。项目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规定,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招待费或劳务费等人员经费或购置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与研究内容无关的开支。
表格2项目资助经费计划表
项目类别 |
项目级别 |
经费资助(万元) |
省财政 |
学校配套 |
创新训练(创业训练) |
重点(国家级) |
1 |
1 |
省级 |
0.3-0.6 |
0.3-0.6 |
校级 |
|
0.1-0.3 |
创业实践 |
重点(国家级) |
5 |
5 |
省级 |
0.6-1 |
0.6-1 |
校级 |
|
0.3-0.6 |
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平均支持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类型其他“国创计划”项目支持经费的2倍。
四、选题范围
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可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自主选题。选题范围为: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校内外创业园地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结合科技创新的一切有待于创业实践的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等。
五、推荐项目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今年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四史”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聚焦革命老区,开展公益创业,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堂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学校将组织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双创项目参加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织理工、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社会工作者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形象中国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和基层社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六、推荐申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教司每年组织有关企业与高校共同实施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各学院可组织“国创计划”项目学生向企业申报(项目指南将另行发布)。
七、项目申报与评审
(一)申报对象
项目申报人须为全日制普通本科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训练团队。项目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创新或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每个团队需配一名指导教师,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可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创业导师参与指导。
(二)申报计划
本年度预计校级立项500项,再从中推200项目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各学院最少申报数按照2019级、2020级在校生本科生人数比例确定(见下表)。各学院申报时不限于最少申报数,可在此基础上多申报,力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覆盖。
序号 |
学院 |
至少申报数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34 |
2 |
人文学院 |
42 |
3 |
外国语学院 |
19 |
4 |
生态工程学院 |
39 |
5 |
师范学院 |
52 |
6 |
机械工程学院 |
24 |
7 |
艺术学院 |
42 |
8 |
体育学院 |
34 |
9 |
信息工程学院 |
37 |
10 |
理学院 |
43 |
11 |
化学工程学院 |
35 |
12 |
矿业工程学院 |
36 |
13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47 |
14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20 |
合计 |
500 |
(三)申报与评审流程
本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网络申报、网络评审、网络管理,管理平台为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平台(http://114.220.75.43:94/)。
(一)项目申报
时间:2021年5月21日-6月4日
各学院动员指导教师编制项目选题,并向学生发布,组织学生申报,指导学生填写《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书》(附件4-1),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学生登录系统按照提示及要求填报,操作手册见(附件4-2)。
(二)指导教师审核
时间:2021年6月5日-6月9日
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审核,操作手册见附件(附件4-3)。
(三)校级评审
时间:2021年6月10日-6月12日
校内专家登录系统评审,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项目,操作手册单独转发给评审专家。
(四)省级评审
时间:2020年6月13日-6月30日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高校推荐项目进行评审,并择优向教育部推荐国家级项目。
八、联系咨询
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联系电话:严江丽 1518612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