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科学研究 | 试验区动态 | 合作交流 | 办事指南 | 基地招标 | 文献中心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合作交流>>培训服务>>正文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培训服务项目
2012-10-24 10:40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历来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院为了更好的服务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显研究院的作用,把智力支持工作做到实处,惠及于民,根据研究院专兼职人员的专业特性和能力专长,结合地方资源,紧扣三大主题,设计培训项目。采用请进来(根据社会需求,将培养或培训对象请进学院进行集中培养或培训)和走出去(应社会相关单位邀请,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研究队伍走出去进行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的方式,不断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其推进地方人才培养、促进地方各项建设和发展

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开展以下4个方向的培训服务:

1.科学发展方向

“三大主题”内在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三大主题”所催生的“毕节模式”不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尤其可贵的是它为贫困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范式,因此,探索如何在取得以往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是研究院的立身之本也是试验区研究院开展培训服务的首要内容。

2.同心思想方向

毕节市民族社会生态的复杂性决定了试验区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推动下,需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所谓同心思想研究,就是探究如何在当前有利形势下调动试验区各党派、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求发展,因此,以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为培训内容,同心思想和行动的培训必然成为试验区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也成为试验区研究院培训的重要内容。

3.喀斯特贫困山区生态建设与反贫困机制方向

喀斯特地貌是毕节试验区主要的地形地理特征,喀斯特地貌区域因其生态脆弱性而多属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地区,贫困与落后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但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远非喀斯特地貌本身,更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失调,因此,消除贫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如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手段探寻喀斯特贫困山区生态建设与反贫困机制,是试验区实现区域与整体、生态与经济、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试验区研究院未来培训走向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

4.毕节世居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方向

毕节有彝、苗、回、布衣、仡佬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彝族不但是贵州唯一有成熟文字体系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贵州在古代唯一建立过国家政权的民族,试验区拥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优质彝文古籍,总数将近10000册,目前获得的4个国家社科课题有3 个是彝学研究,今年又成功获得1 个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现已翻译出版彝文古籍260多卷1000多万字,研究院开发的古彝文输入软件是整理彝文古籍的重要工具。进行毕节世居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研究与培训,从理论上讲,是保持试验区研究院传统与优势学科发展的重要选择,从实践上讲,也是加强民族团结,调和民族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