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教师 最美“后盾”
她——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一位默默支持丈夫在基层、在“疫”线工作的妻子
她——一位照顾全家老老小小的女汉子
她——一位在线教学“主播”教师
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有一群这样的女教师,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师,在静默管理期间即扛起照顾家庭重任,支持夫君一线抗疫,又担负育人重任,在线教学、学生心理疏导、行政工作一点都不马虎,是最美“疫”线小超人。
师范学院“疫”线教师
——记最美“后盾”崔鸣迪
“每天太忙了,6:30起床,健身半小时 ,洗漱,先哄醒两个宝贝起床洗漱,带上两个娃和公公婆婆全家人全副武装下楼做核酸,然后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大宝上网课,小宝就安静地在哥哥旁边“陪听”,吃过早餐大宝的第二节课就开始了,趁着大宝上课的空隙洗碗,并提前准备中午饭菜。等大宝上了网课就开始吃午饭,洗涮碗筷,午休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准备我自己的网课,一个星期13节课,基本上下午2—6点都在上课,课间休息时间出来提醒大宝上课,做作业,下课了又开始准备一家老小的晚餐,晚餐完了洗涮碗筷后就开始一边备课,一边给孩子检查作业,辅导功课;11点多又要哄孩子睡觉,12点检查一遍课件,收拾一下一整天的“残局”,洗洗涮刷结束我忙碌的一天。”这是崔老师告诉我们她一天基本的情况。
作为一名心理学老师,除了把讲台上15节课讲好,还要帮助那些在静默期间有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亲戚朋友、乃至朋友的朋友等做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疫情期间,她怕学生在寝室静默时间久,不能出门,所以把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在课堂上结合上课内容讲出来,告诉他们一些疏解的方法叮嘱学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告诉他们“如果热爱无需坚持,也无需努力”因为兴趣会带你前进,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都把正能量的事迹和心理学中青少年的心理有效整合、兴趣培养等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
让崔老师最欣慰的是有两个懂事的孩子和一位勤劳善良的婆婆。婆婆总是和她抢着干家务、带娃,婆婆体谅她的辛苦的同时,也希望年轻人都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可是崔老师那舍得年迈的婆婆为一家三代不辞辛劳的付出呢?她总希望婆婆公公安享晚年,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所以也总是和婆婆抢着做家务。
懂事的大宝总是给她说“妈妈您去给大哥哥大姐姐们上网课吧,我带妹妹玩”,小宝说“妈妈我很听话的,我坐在哥哥旁边看他写作业,我不打扰哥哥学习的”。有这么暖心的话,崔老师也能安心的关上书房门,踏实的上网课,中途休息有出来看看孩子们的“动向”。
自从遵义贵阳有疫情以来,丈夫就没有回来过,近两个月没见面,每天就通过简短的电话问候对方,为了让丈夫安心在一线工作,每次崔老师都把一家老小的生活身体等向在一线的丈夫做详细的“汇报”。小宝会拿着崔老师的电话给爸爸发语音、打电话说“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呀?”
爸爸说“现在有病毒,等爸爸把病毒赶走了就回来陪你哈宝贝”
“你穿上大白的衣服也不可以回来吗?”
“不能的宝贝,爸爸穿上大白的衣服回来怎么抱你呢?”
大宝也想爸爸,他的作文“我家的小小动物园”,他写爷爷、奶奶、妈妈、妹妹,“但是爸爸太久没见了,我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了,感觉像狮子王,要好久好久才能见到他一次。”
崔老师说“其实有些时候挺‘恨’他的,家里他真的帮不上一点忙,感觉是我撑起了这个家,但是想想那些乡镇上的老百姓更需要他,想到他多重身份,必须站在前线,我还是选择原谅他、体谅他、理解他、心疼他、支持他。”
崔老师每天早上从6点多就尽心尽责忙碌到凌晨12点。一是要把一家老小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二是要把每天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做好;三是要让在一线工作的丈夫放下牵挂奋战前线;四是要把专业知识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事,崔鸣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位普通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儿媳,但她不是一位平凡的妻子,她担起了整个家的责任,做丈夫最坚强的后盾,让丈夫安心奋战在“疫”线!
师范学院在线教学中的崔鸣笛老师
忠于工作 守好本心
——记化学工程学院最美“后盾”杨姗
2022年9月19日20:00七星关区全城静默的一声令下,让很多家庭一瞬间措手不及,因为当天的周一例会加上党总支委员会再加上党政联席会,杨姗老师一直开会到18:40,等匆匆忙忙将寄放在同事家的两个孩子接回到家已接近20:00,这才注意到静默管理的通知,可已没有时间去备菜,也没有机会再出小区抢购,同一时间孩子的爸爸还在城区监测噪声,压根就没关注静默管理的通知……就这样,作为一个母亲的她无奈慌里慌张地在楼下的小卖部买了一箱矿泉水、一箱方便面,希望勉强能度过原计划静默的三天……
真正的疫情抗击战慢慢拉开了帷幕,远不止最开始预想的三天那么简单。杨姗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总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角色:线上直播主角、学院收集各种数据的办公室主任、包保21制药52名同学的朴实班主任以及扮演全家第一主力军的中年大妈。在每一个角色的扮演中,不能说她能做得多么优秀,但在大多数同事心中,都佩服这位女老师一直持有的战斗力和绝不打盹的精气神。
1. 守好教学生命线,不忘教育本来心
为了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于2022年9月12日开展了线上教学的第一次培训,也得益于这一次培训,杨姗老师学会用手机通过学习通的方式向学生开展网上教学,并且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天进行了实操练习,一一克服技术困难。从开展线上教学起,杨姗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既讲求教学内容尊重教材本身,但也不局限于教材本身,同时她还会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内容时不时穿插到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跟同学们聊起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开始,并没有直接就进入课堂内容,而是从伍德沃德、紫杉醇的提取和半合成以及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等内容开始介绍有机合成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其学上投身药物合成做出积极贡献的动力。此外,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学习,杨姗在超星学习通、课程QQ群上传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充分发挥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优势,采取讨论、随堂练习、线上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便于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旁听过杨姗老师有机化学课的同事们都爱这样评价她:全程精神饱满,让你想走神的心思都没有……有些时候,她还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课堂知识点的帮助理解上,让学生从微观迁移到宏观上去认识和领会抽象的内容和概念。可能,热爱教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平时的各种杂事让人心烦,但当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张求知的脸颊时,顿时像打了鸡血,精力无限,激情澎湃也就随之而来……她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吧。
2. 守住化工责任田,杜绝应付和敷衍
自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七星关人肯定都开始将心悬了起来,贵工程10000余名师生,更是一块让人担忧的前言阵地,疫情就是命令、安全重于泰山。除了要进行个人的在线教学,杨姗老师负责全院35名正式教职工外加6名外聘人员的疫情防控信息填报统计工作,办公室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只能她一个人全权负责。按照学校要求,每天上午9:30要准时将上一天的所有统计数据经本院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送给人事处汇总,疫情严重时一天要报的表格会多达5个以上,需要将每位老师的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一日三检、核酸检测时间及结果、是否静默管理还是居家隔离、健康码颜色、行程轨迹甚至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等都需要摸清楚,不能漏掉一个人。也许每一个人面对群里这样那样表格需要填写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烦,但她要做的工作确是每天不停地催每一位老师、每天不停地对照名单看看谁还没交继续不停地催不停地电话、微信、QQ要信息……每天从早到晚不厌其烦地发布通知,发统计表催促各位老师填表、接龙、然后艾特这个艾特那个,有时候甚至工作到晚上12点过……日复一日,确保每天报送出去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和准确,不影响学校整体数据的真实性,为疫情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守好化工学院这一亩三分地的疫情防控责任田。
3.守护学生不嫌烦,耐心疏导共抗疫
七星关区静默管控期间,学校学生不能出校门,大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出楼栋,社会交往空间收窄,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思想波动。杨姗作为21制药班的班主任,除了按学校要求每天摸清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核酸检测情况,按时上报各种疫情防控数据表之外,会定期召开线上班会。班会之余她还主动联系班级的班干,通过他们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耐心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得知班上同学因阑尾炎在毕节市中医院住院后,每天通过QQ了解学生的现时情况,并帮助学生联系领导协调后通过专门渠道将其于9月26日送回学校;遇到因疫情原因导致重修费无法按时补交的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及时伸出援手,并引导该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4.守好家庭这扇门,不让余生空留憾
每一位女生背后都背负着家庭的很多责任,杨姗也不例外,因家里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一个九岁,一个五岁,本应第一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的她,因孩子父亲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考虑家里没有人可以帮忙照顾年幼的小孩,思虑再三后她特向领导申请留在家。在保证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不给当志愿者的爱人拖后腿,杨姗要统一规划统筹好时间安排,兼顾小学三年级的大宝实时网课的进行以及家庭作业的按时提交,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孩子们所在班级每天要求的疫情信息填报和接龙。每天早晨7点过组织两孩积极参加小区的核酸检测,闲暇时分还将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事迹分享给孩子观看,作为爱国教育的典型教育案例,从小让他们树立起中国人民大爱无疆、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义和团结精神。
在这场疫情抗击战役中,无数个像杨姗这样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微不足道的事,重复着每一天的平凡,也正是这些平凡的积累和发酵,才能促成每一件不平凡事情的发生。希望这些平凡的人和事,加上各地支援的加持,能够很快发生质变,让这场战役早日结束!
化学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杨珊老师